村民放下鋤頭捧起了“文化碗”!
一大早,伴隨著隆隆的機器轟鳴聲,位于宿城區王官集鎮的宿遷奇瓦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就忙碌了起來,一百多名當地村民放下鋤頭,來到這里當起了工人,捧起了“文化碗”。
宿遷奇瓦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員工陳太原:就業環境還是很好的,在這里面一個月五六千,七千左右,靠家近,也沒沒什么開銷,能存到一些積蓄。
而這個讓陳太原吃上文化飯的企業,正是村里的“海歸派”創業代表鄔國園,在過去三年,他的裝飾畫公司去年實現五千萬元的銷售額,為當地村民"畫"出了一條致富之路。
文化創意讓產業更加貼近生活!
文化產業不僅讓村民們放下了鋤頭,更讓產業發展貼近宿遷生活。
洛可可產品開發總監薛坤:這款產品(靈感),取自當地一句俚語,叫游魚得味成龍,所以我們給它取名叫魚化龍。
在“洋河ICi創意設區”洋河生活館內,我們發現場館內擺滿了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酒具、茶具等文創產品,而這些文創產品的元素大都來自中國酒都洋河。
洛可可產品開發總監薛坤:設計的一些初衷,大部分來自于洋河本地的一些地方俗語,飲酒習慣和一些典故。
在“洋河ICi創意設區”內的30余家企業,不僅有以洛可可為代表的專業設計中心,也有木馬工業設計研究院等為代表的專業產業研究院。
洋河木馬工業設計研究院工業設計師朱承偉:我們以工業設計為核心,然后運用設計的力量,跟洋河當地的一些企業,產業進行協同發展,驅動當地的產業升級轉型。
洋河新區經濟發展局發改科負責人胡冉:力爭利用三到五年時間,把園區建設成為“科技+人才+產業+生活”的科技綜合體,同時積極爭創省級和國家級“服務設計產業示范基地”。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強短板”為工作主線,大力實施"1234"工程,優化提升項目對接、融資擔保、人才服務、展示交易“四大服務平臺”,推動全市文化產業快速健康發展。下一步,我市將緊扣壯大文化產業規模總量這個核心任務,堅持一手抓存量提升、一手抓增量擴大,推動現有文化企業做大做強,力爭今年年底前全市文化及相關產業占GDP比重達到4.5%,到2020年底全市文化及相關產業占GDP比重達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