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市華西村曾經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而今卻是享譽海內外的“天下第一村”。這巨大的變化離不開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的畢生奮斗。他始終胸懷強村富民的初心,帶領華西人創造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時代樣板。
這兩天,在華西村的"社會主義富華西展覽館"里人頭攢動,全國各地的游客們慕名而來,感受華西村與時俱進的發展史。1961年建村之初,華西村可謂是一窮二白,村民溫飽都成問題。時任華西村黨支部書記的吳仁寶帶領華西村民迎難而上,靠肩挑手提,改造農田水利,華西一舉成為全國糧食畝產先進典型。吳仁寶還認準"無工不富"的道理,領著華西人先后建起了紡織、鋼鐵、印染、塑料、建材等多家工廠。到2003年,華西村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
華西富了,吳仁寶沒有停下腳步,在他的推動下,華西村不僅帶動了周邊十多個村莊共同致富,還幫助寧夏、黑龍江分別建成了"省外華西村",為全國培訓了數以十萬計的農村基層干部。
江陰市華西村原黨委書記吳仁寶:“一人富不算富 要一村富才算富 但一村富也不算富 要全國富才是真正的富。”
從上世紀70年代起,吳仁寶就給自己定下"三不"規矩:不拿全村最高工資,不拿全村最高獎金,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上級這些年批給他的獎金1億多元,全部留給集體。如今,在老書記的精神引領下,華西村傳統產業、服務業、高科技產業三輪驅動,經濟、社會、鄉村振興等各方面都實現了高質量發展,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了9.05萬元。
總共: 1頁
作者: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