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邊千條線,下邊一根針。基層作為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所承擔的工作往往比較繁雜。宿遷湖濱新區皂河鎮從清理報表“小切口”出發,實實在在做好基層減負這篇文章。
大學生村官邱海波在皂河鎮街東居委會工作三年多了,常常因為各類報表熬夜加班。就拿農業上的一份地補確認表來說,居委會有13個居民小組,5000多口人,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全部確認完也需要3天。但事實上,大多數的居民白天務工不在家,想填好這樣的一張表,就要花費更多的精力。
不過今年不一樣了,鎮紀委嚴格對照基層減負要求,狠殺村居報表過多、過濫、填報數據繁雜,多頭反復報送等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同時要求各部門全力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報表少了,邱海波和基層干部們明顯感到壓力小了。
共享共用,避免了多頭統計。不再“圍著報表轉”,也減輕了基層負擔。目前,保留的村(居)報表由2018年的82類壓減至42類,黨員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村(居)工作中,真正變成走進群眾的實干家。
“我們也能騰出手來為村居廣大群眾服務,還有環境衛生、住房改善等工作,都能騰出手來做了。”湖濱新區皂河鎮街東居委會黨支部書記 盧方民 說道。
“下一步我們將加大檢查力度,對發現仍隨意要求村居填報報表,加重村居基層負擔的,將嚴肅進行問責。”湖濱新區皂河鎮紀委書記 邵超 說道。
總共: 1頁
作者:童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