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收期間,總有這么一群人,開著農機走出家門,不辭辛勞收割水稻,正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農民朋友的收獲才能及時顆粒歸倉,今天我們就跟隨農機手陸萬勇一起,去感受一下豐收的喜悅。
在宿豫區順河街道陸槽坊社區,陸萬勇正開著他的收割機,在歡快地忙碌著,只見一排排水稻被收割機咬進“嘴里”,不一會,一粒粒稻谷已經被分離開,涌進了米袋里。
農機手陸萬勇:我從一號開始收,在本村收,一天大概30多畝地。
陸萬勇說,從建市之初的人工收割,到后來的拖拉機、國產機,到現在的全程機械化收割、烘干,秋收已經變得十分簡單。
農機手陸萬勇:小時候同樣的一畝地用手工割,再用平車給拉回來,拉到家再用轱轆滾,現在機械化,一畝地十幾分鐘,一二十分鐘就結束了。
不僅是收割進程加快,伴隨著技術的進步,畝產越來越高、拋灑率越來越低,農民的收成也直線上升。2015年,陸萬勇買了第一臺屬于自己的收割機,忙綠之余,也幫村民收割水稻。
農機手陸萬勇:今年畝產劃到1300斤,比較往年15年的時候,在1100斤左右,每年增長在50至100斤左右。
農機合作社負責人周明會:這不僅僅是數字的改變,更反應七十年來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咱們老百姓現在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在糧食收獲季節,對于農機手來說,就是與時間、與天氣賽跑,工作起來一天一夜都不休息,對農機手來說是家常便飯。
農機手陸萬勇:我們是非常臟和累的,但是我們把糧食收下來,車運到家里,蠻高興的。
總共: 1頁
作者:吳兆剛 姜東汶 宿豫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