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新聞行動《綠動宿遷》報道組今天帶您走進南北共建園區蘇州宿遷工業園區,看看國際領先的發展經驗,給這里帶來了哪些高質量發展之綠。
記者凌子:“南北共建、產業轉移,這是蘇宿工業園區的關鍵詞,10年前江蘇省第1個南北共建園區在這里建成,十年來,蘇宿工業園區已經成為江蘇省45個南北共建園區的十連冠,今天我們就為您展示蘇宿工業園區的高質量發展之綠。”
記者凌子:“這里市位于蘇宿工業園區的核心區,我身后還是一片農田,在明年2020年這里將會拔地而起一座現代化的工廠,創元科技宿遷公司,占地151畝,總投資5億元,而這正是蘇州宿遷通過去年綠洽會平臺播下的一粒種子。”
2019年綠洽會邀請外籍、行業五十強企業六十家
計劃簽約四家
蘇宿工業園區招商與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朱健:“綠洽會應該說是我們整個宿遷市招商的一個大的平臺,我們通過這次平臺,今年和明年一個開門紅我們都做了一個大量的準備。應該說未來園區是一個大招商、項目快落地、快發展的一個新階段。”
記者凌子:“在集成電路封裝測試領域,長電科技無論是單體規模還是技術水平,在全國都是遙遙領先,經過40年的發展,長電科技在全球建設了7個生產基地,4個研發中心,三個設計中心,現在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封測企業。”
長電科技宿遷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惠芬:“當時我們看到宿遷的時候感覺到這個地方也很漂亮啊,從硬件上、環境上也是非常漂亮,我們看到這里的人力資源非常豐富,我們就嘗試性地來到宿遷。”
2011年,長電科技落戶宿遷,
在宿投資超26億元
畝均投資強度1190萬元
蘇北地區畝均投資強度最高的電子類企業
記者凌子:“今年3月,長電科技擴投了二期項目,建設22萬平方米的車間,計劃用10年時間將長電宿遷公司建設成為在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集成電路封裝測試基地。”
長電科技宿遷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惠芬:“宿遷市的政府一貫的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理念,使我們企業能專注做企業,來的時候其實我們有一些嘗試性的合作,但是來了以后就是共同發展,我們相得益彰,企業得到我們政府社會的支持,我們也是在不斷地去壯大。”
年產75.6億支芯片封裝測試
2019年銷售將達9億元。
平均每分鐘就有15000支芯片“誕生”在這里
2018年,園區工業平均畝均投資強度568萬元
每平方公里土地創造GDP8.82億元 ,全市領先
以占宿遷市0.16%的土地
創造了全市6.6%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13.4%的規上工業增加值
14.7%的工業入庫地方稅收
23.3%的企業所得稅
記者凌子:“忙碌了一天,很想在轉角遇到你,沒錯,就是這兒,鄰里中心,從蘇州來到宿遷的,除了高端的工業項目,還有這樣的現代社區商業服務中心。”
蘇宿鄰里中心公司總經理助理崔成生:“我們借鑒新加坡的先進的公共管理經驗,并結合我們園區的實際形成的商業、文化、教育、培訓等為一體的商業中心、服務中心。我們主要還是致力打造鄰里中心作為蘇宿工業園區的一站式服務功能,為周邊的工業企業提供一個家門口的幸福。”
2011年,第一個鄰里中心落戶宿遷
目前共有2個對外開業
覆蓋人群2萬人。
蘇州公園、馬路、園區公舍
市民張藝馨:“這邊距離我上班工作的地方只有幾分鐘的路程,樓下有美食中心、超市、銀行這些,對于我來說是非常方便的。”
蘇宿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局副局長張循:“先規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先工業后商住,我們的理念就是讓企業專注于自己的生產和經營,他的配套由我們蘇宿園區派人來做。2018年6月,根據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要求,蘇宿園區申創了省級綠色生態城區,高品質建設示范區。”
2015年獲批省級生態工業園區
2018年獲批省級綠色生態高品質建設示范區
蘇州電瓷廠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
蘇宿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局副局長張循:“把一些綠色建筑、綠色建筑能源、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綠色交通包括我們的固廢等等各方面,合理地、有效地利用,說到底就是把我們城市建設自然地能達到一個和諧地共生的情況。”
全省第一個南北共建園區
45個南北共建園區中唯一的省級開發區
240多人次赴新加坡培訓
派駐“蘇干”5批120多人
2018年度全省45個南北共建園區考核蟬聯第一,榮膺“十連冠”。
蘇宿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招商與經濟發展局副局長余成林:“園區在建設發展中堅持四個綠色,一個是開發建設堅持綠色標準,而是招商堅持綠色準入,三是堅持綠色創建,四是堅持綠色政務,因為堅持這樣的綠色發展,在特定的條件下,是影響了一定的經濟發展,但是我們相信隨著我們堅持綠色發展過后,會迎來一個新的更大的變化。”
記者凌子:“短短10年時間,蟬鳴蛙叫的鄉野農田,蝶變變成了高樓林立的現代新城,但不變的是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動能,使之成為南北共建的一面旗幟,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