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落實三大攻堅戰、“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策應全省推進蘇北加快發展有利時機,
《實施方案》定下了八個“大目標”: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升能源供應和安全保障能力、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全力推進脫貧攻堅、集約建設城鎮基礎設施、全面提升污染防治能力、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建設。
強支撐
“任務書”排在第一位的是交通;加快推進徐宿淮鹽鐵路建設,確保2019年底建成通車;加快推進綜合客運樞紐及配套工程,為通車運行提供良好配套。加快推進宿連航道前期工作,力爭2021年開工建設,打通宿遷直達連云港的出海通道……
在綜合客運樞紐的候車大廳,工人們有條不紊、各司其職的忙活,置身其中,已能夠想象到幾個月后這里將迎來行色匆匆的旅客。
宿遷市發改委主任王守兵:“我們對外連通的通道雖然已經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保障和服務能力偏弱,比如說交通物流對外連通的快速通道,這些方面需要我們進一步提升,如果這個問題能解決好,我想我們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能夠進一步顯現。”
添動力
能源,為高質量發展添動力,《實施意見》指出,以電力、天然氣等為重點,進一步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加快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建設改造,三年內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線路2400公里以上。加大全市長輸管線及輸氣支管網建設力度,積極對接省沿海輸氣管道專項規劃,在西氣東輸管線基礎上,拓展第二條輸氣管線。加快發展新能源、清潔能源,重點推進泗洪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等項目建設,優化能源供給和利用結構。
惠民生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新時期教育的短板的在哪里?《實施方案》中寫道:“深入推進中心城區學校建設三年攻堅計劃,到2021年,中心城區建成中小學和幼兒園48所,促進教育布局優化。”實現教育均等化、消除大班額仍是亟待補齊的短板。不久前,中心城區廈門路學校等11所中小學正式開工了,學校建設進度、質量等成為關注的焦點。
廈門路學校甲方代表戚國慶:“廈門路學校采用的是EPC項目,它是設計施工一體化,通過我們現場的合理管控,他們可以邊設計、邊施工,縮短工期。”
包括廈門路學校在內,此次中心城區11所中小學校全部由市城投集團代建。這個代建模式充分利用市場化專業技術和管理力量,用市場“激活”資源,為政府投資建設項目“松綁”,讓政府職能由“辦”變為“管”,探索出一條提速提效的新路。
宿遷市發改委主任王守兵:“下一步我們還會和有關部門進行會商,在加大學校建設的同時,要把以后學校的建、用兩個方面統籌起來考慮,使我們學校建得快、功用發揮得好。”
強補“軟肋”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不僅定下目標,同時要確保每個的項目有力有序推進,在過程當中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問題,才能嬗變為高質量發展的“鎧甲”,確保所有的項目都能夠如期建成、如期打響。
宿遷市發改委主任王守兵:“比如說農村的污染環境整治,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的集成建設,再比如脫貧攻堅,需要我們在農田水利方面加大一些投入,提升農業的產出率和農業發展水平等等這些方面其實我們要做的工作很多,聚焦這些關鍵領域,集中力量通過我們持續發力,使問題一個個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