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土地要效益,是實現農民穩定脫貧增收的好路徑。今年以來,宿遷市圍繞決勝全面小康,進一步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持續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越來越多的高效農業項目成了促民增收的好幫手。
今年45歲的蔡光亮是泗洪縣梅花鎮大羅村的村民,家庭人口多、負擔重曾是困擾老蔡的一個難題。自從村里大力推廣高效農業種植以來,老蔡把自家的幾畝土地入了村里的土地股份合作社,還在村里的軟籽石榴基地找到了新工作。
蔡光亮:“光打工收入也能在兩萬多塊錢,自個土地還能弄個兩三萬塊錢,一年也可以了。”
蔡光亮工作的軟籽石榴套作基地是梅花鎮大力發展的高效農業之一,這個占地2000畝的基地,年銷售額達400萬,能為在此就業的低收入戶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此外,隨著稻蝦共作、碧根果、秋葵等高效農業項目的順利推進,梅花鎮高效農業種植面積達到8000畝,成為全鎮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
泗洪縣梅花鎮黨委書記武濤:“全鎮在高效農業項目日常打工的人數達到300到500人,直接帶動了500戶以上的群眾實現了脫貧致富。目前我鎮建檔立卡戶脫貧比例達到99%,我們確保在九9月底前全面實現脫貧,10個村居在今年年底前要確保百分之百達到18萬元以上,其中有兩個村居達到50萬元以上的收入。”
農業調結構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給種植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這幾天,泗陽縣新袁鎮于灣村的辣椒種植基地也迎來了豐收季,工人們正忙著采摘辣椒,準備打包發往外地。
新袁鎮于灣村黨支部書記吳流棟:“目前我們于灣村辣椒基地一共1400畝左右,每年能增加集體經濟收入7萬元,目前帶動300余名勞動力就業,每天勞動力收入60元,下半年打算擴增500畝用于紅椒種植,擴增500畝能多帶動100人就業。”
截至目前,宿遷全市新增高標準農田25萬畝、生態高效農業18.9萬畝,新簽約、新開工農業重大項目分別達149個、134個。接下來,全市將繼續深耕農業現代化,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抓好高標準農田強村、“田美鄉村”建設兩項試點,確保年內新增高標準農田44萬畝、新增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