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彭靜:炎炎夏日,在空調房里看看雜志,是不是十分愜意?不過我這里可不是圖書館,而是咱們朱瓦新型社區的閱覽室,在這里,不僅有免費的場地、空調,像棋牌室、閱覽室、健身室等都一應具區,這不,聽,隔壁舞蹈室的音樂已經響了起來。
宿豫區新莊鎮杉荷園社區居民周桂勤:不分陰天下雨,我們都是比較開心的,都可以健身,這點我們老百姓比較滿足,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以“優居”為牽引,在農房改善過程中,我市堅持公共服務設施優先布局的原則,明確4大類39項集成項目清單和8大類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配建標準,以農房項目為引領,集成配套“水電路氣綠田網”,現已整合“四好”農路、土地綜合整治、污水處理等各類項目288個。房屋建好了、配套做優了,這才僅僅是開始,為了引導廣大村民生活習慣盡早向市民轉換,我市還構建“一委兩站五崗”組織架構,即依托社區黨委,建設黨建指導站、文明實踐站以及產業發展、生態優居、便民服務、網格治理、富民增收5個專職崗位,推動治理片區化、功能模塊化。
市農房辦副主任王彬:引入物業與社區共同抓好管理,切實提升后續支撐水平,建立長效機制,努力抓好項目建成和群眾入住的“后半篇文章”,引導農民群眾生活方式與居住方式的同步轉變。
然而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新社區無限光鮮、老村落凋零破敗的對比十分明顯。
村民王孝柏:就是道路不通,既窄又是一些泥濘,特別是遇到雪雨天氣。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針對這類群體,我市決定在原有村莊的基礎上進行改建,不僅對老舊住房進行全面改造,還大力改善村莊環境,道路硬化、環境美化、村莊亮化,并且同步配建了黨群服務中心、村民活動廣場、公廁、超市。
宿城區耿車鎮副鎮長王振雷:加強我們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各項基礎設施配套功能,幫助我們的農戶把這個農房改善工作全部給改好。最終讓我們老百姓一個不漏,全部住上安心舒適,跟上時代的與時俱進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