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宿遷市始終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基本方略,聚焦經濟薄弱村、低收入人口增收和重點片區面貌改善,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健康扶貧,脫貧攻堅工作成效顯著。
七月驕陽似火,宿豫區大興鎮高圩村的鵝場里,工人正忙著給大白鵝喂食、加水。還有一個月,這里的近萬只大白鵝就要出售了。今年60歲的朱孝紅是村里的低收入戶,在鵝場剛建成時便在這里務工,今年又用無息扶貧貸款在鵝場入了股。
宿豫區大興鎮高圩村村民朱孝紅:給這里60塊錢一天也是很輕松的,俺又入兩萬塊錢股,年底分紅,還又能賺點。
宿豫區大興鎮高圩村黨支部書記劉德余:一批鵝下來(收入)大概在20萬左右。出售過后我們還要再進一萬只,年底過后這一批準備朝種鵝上發展。
養鵝場是高圩村利用扶貧資金建立的重點產業扶貧項目,項目以支部+合作社+低收入農戶的經營模式,計劃每年養殖3批白鵝,每個養殖期可為低收入農戶增收5000元。
宿豫區大興鎮高圩村黨支部書記劉德余:目前我們村里還有6戶沒脫貧,我們村里也制定了政策出來,準備把這6戶納入到我們一個養鵝場和鞋廠工作,確保他們2020年脫貧。
對于我市的脫貧攻堅而言,因病致貧同樣是個“堵點”。“十三五”期間,我市66萬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中,因病致貧的達44.7%。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我市出臺多種配套扶貧政策,從源頭上破解了這個難題。在沭陽,針對五保戶、低保戶住院,沭陽不僅實行不交押金,憑證明直接住院治療,還對五保戶自付部分全部減免,對低保患者自付部分再減60%。
沭陽縣扎下鎮王莊村村民戚永法:過去需要五六千,現在三百四百就行了,很方便。
今年上半年,預計全市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627元,同比增長27.1%。接下來,我市將重點推進抓產業促脫貧等“五抓五促”活動,建立健全病殘學災老“五位一體”支出型貧困保障政策,確保年內基本完成低收入人口收入水平達到省定標準,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全部退出序列的目標。
總共: 1頁
作者:孫安 謝衛 宿豫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