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是故鄉的一街一巷、一磚一瓦。今年51歲的羅乾國自1986年外出求學后,他始終沒有放下對家鄉的那份依戀,如今他正為家鄉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走在鄉間小路上,羅乾國感慨萬千。自1986年外出求學以來,他回家的次數寥寥。1997年,從事交通工程行業的羅乾國因工作原因重回家鄉宿豫區陸集鎮,發現農村多年來依舊沒有改變。為了幫助家鄉進一步發展,羅乾國開始自發為家鄉修路。
“當時有一種初衷,就是想法,還是幫助家鄉人進出方便一點。當時投資有20萬塊錢左右吧。修建一個村里邊有1.5公里的水泥路。”江蘇國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羅乾國 說道。
出行方便了,空巢老人的文化生活又成了羅乾國惦記的事。他騰出自家老宅,建設老年活動中心,圖書室、書法室、禮儀室等應有盡有。如今,村子里的老年人每逢閑暇,都喜歡聚集到這里吹拉彈唱。
“農村的孤寡留守老人比較多,在家的生活還是比較單一的,也比較冷清的。后來想法還是盡量給家鄉老人提供一個盡量好的一種休閑、談心的一個地方。”江蘇國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羅乾國 說道。
在當地政府與羅乾國的共同努力下,長勝村正逐漸成為“美麗鄉村”。羅乾國說,他對家鄉的回饋還沒有結束。
“通過逐步地投入,從500萬到1000萬,想把我們這個兩村總共不到一平方公里范圍之內的這個農村基礎排水、道路,包括危舊房屋的改造提升,真正能做到老人在家鄉能安居樂業,能得到一種很好的一種晚年生活。”江蘇國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羅乾國 說道。
總共: 1頁
作者:宿豫臺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