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是新形勢下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在我市加強文明城市長效建設的過程中,項目化品牌志愿服務的建設,也為城市“最美風景”錦上添花。
在府前小區附近的志愿坊里,志愿者們正在清點一批愛心捐贈物品,這些玩具和書籍將會按照市民心愿清單需求,被送往30多個家庭。
志愿者陳安榮:從六月的中下旬開始我們開始征集小朋友的一些微心愿,轄區內一位小朋友他非常熱愛讀書,我們就聯系到愛心商家和企業為他捐贈了一張讀書卡,還有澤達學院的小朋友捐贈了一些適合他的年齡段的一些圖書。
像心愿清單這樣的日常活動已在志愿坊開展了兩年多。作為示范志愿服務站點,志愿坊的服務范圍輻射到了康堡、府前等多個社區,為市民提供文明交通勸導、公交導乘、文明旅游咨詢、應急救助、愛心雨傘等多項便利服務。
志愿坊負責人宋紅青:我們這個志愿坊平時都是以專職的工作人員在里面值班,每個月還有一場主題活動,把整個這些群體居民都給召集起來開展相關的一些大型的氛圍性的一些活動。
如今,志愿坊、志愿服務V站作為市區文明長效建設服務品牌,已深入人心。在常態化服務的同時,如何提高志愿者服務水平、培養志愿精神、保障站點正常運行成了重點,今年6月我市又發布了《社區志愿服務站建設及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指導手冊》,將服務站點的標準、要求納入文明督查管理范圍。
與此同時,我市通過推出“青殼計劃”、成立宿遷市志愿者學院、打造項目化品牌志愿服務等新舉措,打造城市“最美風景”線。目前,參與‘宿遷市志愿服務平臺’和‘志愿者打卡器’等平臺的志愿服務隊伍已達7300余支,注冊志愿者近60萬名。
團市委副書記任杰:依托我們宿遷市志愿者學院我們計劃在今年下半年要開展不低于四行培訓,我們依托我們市志愿者總會,來推動我們的各個志愿者協會,跟我們的基層社區進行結對,推動我們的社會力量,下沉到基層,參與到我們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當中。
總共: 1頁
作者:陳奕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