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宿遷市始終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基本方略,聚焦經濟薄弱村、低收入人口增收和重點片區面貌改善的“兩增收一改善”三大任務,靶向施策、精準發力,全市扶貧開發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上午,在泗陽縣三莊鄉橡槐村的一片桃林喜獲豐收,在這片260畝基地,水蜜桃、油桃、黃桃相繼成熟,迎來采摘季。
畢應昌是橡槐村的一名低收入戶,2017年基地剛建成時他就在村里的介紹下來到這里務工,從一名普通農民變成了職業農民,在這里主要負責除草和田間管理,老兩口月收入近三千。
現在,在這個基地有八名和畢應昌一樣的低收入戶,2017年,橡槐村利用扶貧資金建設這片桃樹基地,為低收入戶脫貧提供了源頭活水,截至目前,共投入120萬元扶貧資金,就在今年,這片桃林迎來了第一年豐果期。
桃樹基地用工數量是十六人,低收入人數嚴格按百分之五十比例配備。不僅是帶動低收入戶就業,現在,豐收的桃子每年為村集體帶來十萬元集體經濟收入,實現了低收入戶和村集體雙脫貧的目標。
“十三五”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啟動以來,全市已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95億元,建設幫扶項目1246個,在脫貧攻堅中發揮出重要支撐作用。今年一季度,全市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2588元,同比增長21.7%;38個未脫貧省定經濟薄弱村村均收入3.37萬元,是去年同期的5.5倍。在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水產等產業的同時,宿遷市還圍繞拓展農業外部增收空間和渠道,積極招引和發展“三來一加”“家門口就業”項目,為低收入人口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不斷增加群眾收入。目前,全市119個鄉鎮(街道)共有家門口就業項目925個,帶動低收入農戶就業4.9萬人,人均年增收1.2萬元。
總共: 1頁
作者:吳兆剛 ,泗陽記者站 泗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