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在泗陽縣裴圩鎮的一個800畝稻蝦田,養殖大戶畢金生正在收龍蝦地籠,不一會兒,框里就全部裝滿了,龍蝦更是爬得滿船都是。
養殖大戶畢金生:今天5000斤左右吧。我們按照15元一斤。如果是500元一斤,那也就是7500了。我保守一點,今年500萬肯定是賺得到的。
畢金生流轉的這塊地原先是一片低洼地,很多老百姓一直都不愿意種植傳統作物。如今包括這里在內,裴圩鎮洪澤湖大堤以北超萬畝的低產田已經全部流轉,被改造成稻蝦田,規模發展稻蝦產業,目前已建成15000畝。
泗陽縣裴圩鎮副鎮長唐善利:應該說330省道以南的低洼田塊都已經更改到位。我們將圍繞267省道這一塊的建設,我們下一步發展就是規劃了12000畝的特色果蔬產業。
裴圩鎮的低洼田變身致富田正是泗陽縣特色農業提速發展的真實寫照。僅2018年,泗陽縣就建成2000畝以上單品高效農業示范基地20個、新增產業結構調整面積5.13萬畝,農業主導特色產業種植面積超48.5萬畝。在三莊鄉千畝大蒜種植基地也迎來了豐收。
種植大戶李修峰:今年我種了500多畝大蒜,每畝效益在4000元左右。我大蒜銷往全世界各地,有出口,有內銷。在批發市場每斤賣5元,效益還比較客觀。
泗陽縣三莊鄉梨園村黨支部書記杜其好:目前我們有70個低收入戶在里務工,每年可達到8000元左右務工費用,通過大蒜基地流轉,我們收50元一畝管理費,作為村里集體收入,一年能達到5萬元。下一步我們準備在大蒜和朝天椒基礎上,我們今年打算再擴種500畝朝天椒。
今年,泗陽縣還將全力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年內新組建村級股份合作社143家,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積極推廣“家庭農場+合作社”模式,全年新增市級以上示范性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各6個,流轉土地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