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半的時間,19個觀摩項目,從公共空間治理、產業扶貧再到農房改善,大家帶著鄉村振興的責任和使命,看得仔細,學得認真,充分借鑒各縣區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好做法,凝聚起加快鄉村振興的新動力。
記者孫安:孟夏之日,萬物并秀。觀摩中我們看到,我市各地立足自身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新路子,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夯實了根基。
產業興農脫貧攻堅動力足
產業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抓手。走進沭陽縣章集街道的鮮切花基地,姹紫嫣紅的花景令人眼前一亮。作為該縣重要的產業扶貧項目之一,目前基地鮮切菊花種植品種60余種,年產值近3000萬元。
沭陽章集街道盛睿軒家庭農場總經理沈亭:我們準備利用我們的土地承包給下面這些農戶,我們提供種苗,提供技術,帶動他們創業。
因地制宜農房改善改出百姓生態宜居城
位于泗陽盧集鎮的薛嘴村新型社區二期項目,是我市農房改善示范項目。該項目借助比鄰成子湖的區位優勢,著力打造以林果采摘、濱湖旅游為特色的田園鄉村。目前一期已建成147套,二期120套正加緊施工,預計今年10月底竣工。
泗陽盧集鎮薛嘴村黨支部書記陳前超:一大部分群眾在林果產業里面打工有一定的收入。這樣我們不僅農房改善居住條件好了,群眾的收入也有所增加,群眾的幸福感也有所增強。
治理有效“騰出”空間惠民生
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這一有力支撐點。走進泗洪縣上塘鎮墊湖村,河清水暢,綠樹成蔭。隨著村里公共空間治理工作的深入推進,精準騰出的空間給予了百姓更好的生態體驗。
泗洪縣上塘鎮墊湖村村民周茂福:環境變美了,水變清了,房屋變整潔漂亮了,是我們墊湖村人民的一種幸福。
目標既定,措施已實。如何因地制宜,精準發力,寫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大家也堅定了信心。
沭陽縣委書記卞建軍:要把花木產業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進行延伸,實現一二三四產業的融合發展,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
泗陽縣委書記徐勤忠:圍繞鼓勵進城、引導入鎮、尊重留村,分別在縣城,鎮區和農村,三年規劃新建25個新型農村社區項目,新建樓房超過1.5萬套,就是守住一條底線,充分尊重農民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