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都市辭職回村,從外企白領到進村下田的村干部,一位“門外漢”也能變成增收致富的“領頭人”。今天我們來認識宿遷市宿城區埠子鎮蠶桑村黨支部書記周炳均。
剛從蘇州考察歸來的宿城區埠子鎮蠶桑村村支書周炳均,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來到村里的農家酒店,交流第三屆蠶桑旅游文化節最新的蠶桑食譜。這次,周炳均的學習收獲可不小,面點、小炒、高湯樣樣都有創新。
據了解,蠶桑村擁有土地面積2500多畝,其中桑樹種植面積占1000畝,擁有70多年傳統種桑養蠶的歷史。然而固守的觀念卻一直禁錮著鄉村的發展。自2017年起,蠶桑村以桑葚為媒,以節慶會友,讓蠶桑文化成為促農增收的新動能。然而誰能想到帶來新理念的周炳均卻是個來自外企的“門外漢”。
在蠶桑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蠶,貿然實行轉產轉業成本太高。通過走訪、座談,周炳均覺得首要任務是建設“農副產品物流交易中心”,并為蠶絲被和桑葉茶等進行商標注冊。同時開展蠶桑采摘、生態美食、絲品驛站等特色活動,幫助蠶桑產業提升品質和開發附加值。
周炳均:“我都是自費的駕車去實地取經,用了一年半的時間跑遍了安徽浙江山東附近江蘇境內的一些地方,跟大的企業進行合作,把產品東西帶回來,讓大家看到,并且讓群眾自己嘗試做一些桑葉茶,看到實施的一個效益,他們就相信。”
2017年第一屆桑葚采摘節的成功舉辦,不僅吸引了近百萬游客參加,也讓蠶桑村打出了品牌,不少藥材公司與村里建立了合作關系。當年一季度村集體收入就實現了從零到30萬元的飛躍。
目前已實現全村2360畝蠶桑全覆蓋,今年初還成立了蠶桑合作社,確保蠶農蠶繭收購價格在每公斤40元以上,蠶農增收每畝500元以上。全村建檔立卡戶118戶,已脫貧108戶。
宿城區埠子鎮蠶桑村黨支部書記周炳均:“通過科學技術養蠶,要把我們全村700多戶養蠶農戶全部納入合作社,然后采取土地全部由合作社回收在反包的形式,讓土地采取集約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