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宿遷市全面脫貧的決勝之年,為了如期帶動廣大低收入戶實現脫貧,宿遷市通過項目攻堅,既讓農民家門口就業,又讓產業帶動農戶增收,打出扶貧“組合拳”。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在泗陽縣愛園鎮松張口社區的一個采摘基地里,桃樹、葡萄等果樹長勢正旺,基地負責人史文學正在給村民講解改良后的桃樹新品種。
泗陽縣愛園鎮松張口社區副主任史文學:“在果園的種植期間,將技術傳播給工人,傳播給他們,讓他們將以往的果樹品種改良?!?/P>
既是工人也是學生,作為社區副主任的史文學,不僅將當地的部分低收入戶吸納到基地務工,獲得工資性收入,同時還給他們送技術、送品種,支持他們自己種植果樹。
泗陽縣愛園鎮松張口社區居民唐愛華:“管理模式是好的,我們打工一個掙點零花錢,同時學點技術,帶回自家管理,這些先進技術是值得學習借鑒?!?/P>
現在松張口社區,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到了他的采摘基地,學習取經。不僅如此,為了讓更多農民能有穩定的工資性收入,宿遷市還大力發展家門口就業項目,促進脫貧增收。泗陽縣張家圩鎮顏圩村村民胡繼梅,從去年三月就在包裝廠工作,現在她和丈夫兩人都有工資,家里的負擔一下減輕了不少。這個不大的包裝廠吸引了30多位村民進廠務工。
泗陽縣張家圩鎮顏圩村村民胡繼梅:“能拿2000多塊錢一個月,主要是來包裝肥皂,對家里也有點補助。”
泗陽縣張家圩鎮顏圩村包裝材料廠負責人葛以康:“我們主要以包裝肥皂為主,肥皂包裝出來以后,主要以出口到非洲這些國家,品種大概有六七個品種?!?/P>
聚焦產業提質增效,健全兜底保障體系,加快縮小區域差距,在此帶動下,截至去年底,宿遷全市累計脫貧低收入人口41.4萬人、省定經濟薄弱村150個;低收入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省定經濟薄弱村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分別達到8403元和22.7萬元,低收入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總共: 1頁
作者:吳兆剛 ,泗陽記者站 泗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