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共空間能否合理使用,不僅事關鎮容村貌和群眾生活,也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今年以來,宿遷市各地真抓實干、大力開展城鄉公共空間治理,不僅喚醒了農民的集體意識,城鄉環境、社會風氣也都得到了明顯改善。
上午,在泗陽縣張家圩鎮顏圩村顏倪河南側,三位村民正在對河灘地進行丈量。就在去年,這里還被村民占用,種上了莊稼,今年,村里對這些土地進行了集中收回,并進行整理,準備種上菊花。
像這樣的土地,今年顏圩村一共收回了300多畝,預計可以為村集體帶來近30萬元的增收,同時,這些土地被吸納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后,還為當地一百多名村名帶來了工資性收入。
“我們通過橫幅,晚間的鄉間小戲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第二個是鼓勵我們村組黨員干部帶頭進行清退,做出樣子給百姓看,第三個就是發動群眾主動參與,使老百姓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我們通過公共空間的治理,給老百姓帶來的好處。”泗陽縣張家圩鎮鎮長 葛士偉 說道。
而在湖濱新區曉店鎮星曉公園內,一片綠意蔥蘢,生機盎然。當地通過公共空間治理,讓原先雜亂的大排檔,搖身變成了公園,不少周邊群眾來到這兒休閑放松。
關于公園前身,許多曉店居民都不陌生,那里曾被幾家大排檔攤主私自占用,他們富了自己,卻損害了大家的利益。為此,曉店鎮政府將這里規劃成了公園,并加緊投入建設。
近一個月來,曉店鎮借助“一街三方”力量,對鎮區街道、村莊溝渠水塘等公共區域進行徹底整治,目前已對15個居民小區、50余個村莊環境衛生進行整治,拆除“破危差”87處,清理疏浚溝渠3.5千米,集中清運垃圾達3000噸,有效改善了群眾居住環境。
如今,在我市各地,清理違建、收回被占用的公共用地已經成了各級政府工作的重點工作之一,公共用地共建共享,不僅盤活了村集體經濟,同時也進一步喚醒了群眾的主體意識、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重塑鄉規民約,不僅激發了崇善向好的正能量,同時也在各地營造了和諧文明的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