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群人,他們一步一個腳印追求卓越,追求品質。他們的技藝各有所長,別具特色助力著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也為城市的創新發展默默作著貢獻。今天我們就帶您認識一位機械設計師,宿遷市“千名拔尖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鄧永松。
4月29日上午9點,在江蘇東旭億泰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的研發室里正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討論聲此起彼伏。鄧永松正和同事一起探討著如何在機器上用最新的方式和角度去檢測OLED屏上可能存在的缺陷,雖然思想和技術都已相對成熟,但能否突破現有的行業瓶頸,對于鄧永松的團隊來說才是漫漫研發路上的開端。
江蘇東旭億泰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高級機械設計師鄧永松:“一個新的想法要形成方案大概要一個多月,然后再把方案形成一個合適的圖紙,還要在一到兩個月,還需要不斷去試驗,任何細節都是會決定這個成敗的,如果出現一個小的失誤,會導致整個實驗全部失敗,所以說每個細節都非常重要。”
一個新技術的誕生,是行業領先者的表現,而對于技術人員來說卻是重新再來、突破自我的極限挑戰。
2016年,鄧永松剛剛入職東旭億泰擔任高級機械設計師,不久就接到了一項研發設計任務,由于訂單時間緊,技術要求高,在只有7人研發團隊的情況下作為主設計師的鄧永松就遇到了透鏡在測試過程中出現光圈現象的大問題,鄧永松知道這將會是檢測設備的致命問題。
江蘇東旭億泰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高級機械設計師鄧永松:“不斷去翻閱資料,不斷去試驗,翻閱資料大概翻閱了三四天的資料,不斷地去和供應商去討論,我們不斷地調整這個透鏡的距離和角度,讓這個光源更加均勻,符合了我們這個使用的要求。”
正是憑著這股拼勁,鄧永松在設計技術層面上實現多重突破。超穩懸浮傳送技術、宏觀檢查系統、微觀檢查成像輔助照明等技術,獲得了5個實用新型專利授權,4個發明專利進入實審階段。設備技術含量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民族裝備國產化零的突破。
江蘇東旭億泰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高級機械設計師鄧永松:“作為一個技術人員只有不斷地去學習,不斷地去創新。把這技術做到最好,特別是把這個顯示裝備檢測裝備這個行業把它技術做到最優。”
對于畢業于985高校的學生而言很多選擇去發達地區發展,而鄧永松卻在事業的黃金期回到了宿遷發展,不少朋友對他的決定并不看好,但鄧永松卻覺得發展中的城市才有無限可能,他常說干一行要愛一行,要鉆一行、精一行,以后也將繼續追求一流的技術水平,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而不斷努力奮斗。
江蘇東旭億泰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高級機械設計師鄧永松:“發揮自己技術的專長,把自己的技術優勢體現出來,把這個東旭還有宿遷顯示裝備產業做大做強做優。我的想法就是如果我們把這個技術掌握在國人手里面,不受國外的一個約束,這樣對利國利民都是一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