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水體“河長”管,“五小”水體“鄉賢”護!在有著“江蘇生態大公園”美譽的宿遷,3657名“護水鄉賢”積極發揮余熱,就近活躍在“小河、小溝、小渠、小塘、小庫”旁,用義務護水的鄉賢擔當,對“河長制”進行了有效補充,也守護起大家的美麗鄉愁。
泗洪縣四河鄉中潼村莊南塘護水員趙先付:“你看,這就是我的名字,這是我的聯系方式,我負責管理這片水塘。”
說起自己管護的莊南塘,趙先付話語間透露著幾分自豪。別看現在的莊南塘碧波蕩漾,1年前這里還是個“垃圾塘”。也是他最先把河塘問題和解決建議匯報給村委會。
在農村,像莊南塘這樣的“五小水體”,散布在田間地頭、房前屋后,直接影響著鄉村環境整潔和地下水系安全,也是護水治水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去年,宿遷市在江蘇全省率先實現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全覆蓋的基礎上,全面啟動“鄉賢護碧水”活動,1年多來,市政協指導市鄉賢協會,依托各級鄉賢組織,選聘了3657名鄉賢義務護水員,并在泗洪縣開展試點,重點對河長制不能有效覆蓋的“五小水體”加強管護。
“立牌管護”,給鄉賢們一個管護的責任,也給村民一個愛水的自覺。目前,宿遷已完成五小水體梳理、鄉賢責任水體認領、掛牌保護、業務培訓等基礎性工作,建立健全了鄉賢巡查反饋、鄉賢參事會匯總問題、村支兩委及時處理并報河長辦統籌的工作機制。
市政協副主席華志明:“整個鄉賢的護水工作,按照周查、月巡、季評的這么一個工作節奏,已經建立了一整套的制度,形成了黨委政府重視,全社會支持參與護水工作的這么一個局面,小水面大文章,也具有很大的意義。”
鄉賢護水,鄉村更美!截至目前,全市已排查梳理13514個“五小水體”,對具備管護條件的水體應護盡護,納入管護范圍4742個。各地共組織開展巡查15000余次,發現問題5300余個,推動解決問題4424個,鄉賢護水成效初步顯現,促進了“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轉變。
市政協副主席華志明:“鄉賢他本身是植根于我們老百姓中間,植根于農村的,有德、有績、有功的人員,鄉賢作用的發揮,他不僅僅是這5000多名鄉賢,用實際行動來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更重要的也是帶動了周邊的廣大的農民群眾能夠自覺的來投身生態優先的保護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