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7年,宿遷市全面推進“河長制”。泗陽縣通過評選“不合格河長”,倒逼干部常在河邊跑,促進他們認真履職,管好自己的“責任田”,推動泗陽水環境實現好轉。
上午,泗陽縣王集鎮宣傳委員李成又來到了自己擔任河長的九斗溝去巡河,和副河長及當地村干部一起,商量九斗溝的水環境保護以及新一輪的清理工作。
隔三岔五開展河道巡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治。2017年起,泗陽開始推行河長制,河湖長由縣鄉村干部擔任。河長上任后,可不是“一任了之”。去年初,一份評選“不合格河長”的通知讓河長們緊張起來。
經過一年努力,李成剛剛脫掉“不合格河長”帽子,他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成績,正在向“優秀河長”目標發起沖刺。
泗陽的縣級“不合格河長”評選由縣河長辦會同農委、環保對43條縣級河道逐一現場查驗、打分。鄉級“不合格總河長”和鄉級“不合格河長”的評比,則由縣副總河長統籌,縣河長辦組織環保、農委、水利等成員單位對319條鄉級河道進行觀摩評比,并對19個鄉鎮街道的河道分別進行得分排名,得分最低者即為“不合格河長”。
評比并不是做樣子,泗陽將“不合格河長”的評比結果報縣委組織部裝入個人檔案,作為黨員干部選拔任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依據。同時,對“不合格河長”進行電視曝光、“五方約談”和定期通報,倒逼河長履職盡責。
泗陽縣河長辦負責人 單士高:經過2018一年的工作,2017年這24名不合格河長全部變成了合格河長。他們感覺到了肩上有壓力、有責任,做到了叫有崗有責,有名有實,有成效。有一些叫生態河道,一些普通河道都有很大的變化。
“不合格河長”被問責,逼河長們自加壓力,推進河道疏浚、整治和保潔,截污納管、生態修復等河道生態治理工作,良好的生態水環境,也為泗陽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一池春水,”2018年底,泗陽縣獲得了“國家生態文明示范縣”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