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愛軍做客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今天我主持”全媒體訪談欄目,就宿遷沖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經濟發展,補齊發展短板,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改善農民住房條件等問題,暢談宿遷的思路和舉措。
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省委、省政府交給宿遷的政治任務,也是宿遷各級黨委政府應當承擔的歷史使命。全省能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看宿遷,對照全省高水平小康監測體系,張愛軍分析了目前宿遷主要的“三大短板”。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張愛軍: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是最大短板,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是最弱短板,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是最難短板,只有找準薄弱環節,精準施策發力,才能確保各項指標如期圓滿完成。
張愛軍說,補齊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這個短板,宿遷按照“六個高質量”發展要求,大力推進“六增六強”重點工作,并把“項目增速強發展”作為頭版頭條,將今年確定為“項目建設突破年”,持續做大經濟總量,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抓項目擴大有效投入,進一步健全完善“168”招商體系,持續開展招商引資“百日攻堅”活動,全力以赴招大引強;抓轉型促進產業升級,大力實施千億級產業培育計劃,著力構建“343”服務業新體系,深入實施生態高效農業倍增計劃,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抓服務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打造全省營商環境最優城市。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張愛軍:我們宿遷親商愛商,今年我們還制定了正負面清單,在十三個市中我們是第一家,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必須做,轉變政府職能,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所以通過抓投入,抓產業轉型,抓服務,來促進我們經濟總量的提升。(大意)
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科技創新已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張愛軍說,目前宿遷科技發展水平與周邊城市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補齊這個短板,思想認識必須統一到位,堅決調整糾正科技創新“可有可無”“無法企及”“與己無關”的思想誤區;政策措施必須集成到位,推動“科技創新40條”“人才12條”等政策落地見效,以政策的疊加集成鼓勵支持科技創新;企業作用必須發揮到位,全力支持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加快新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加強研發機構建設,真正讓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科技人才必須培養到位,深入實施“千名領軍人才集聚計劃”“名校優生工程”,集聚培育更多優秀人才。
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要啃的“硬骨頭”。張愛軍說,宿遷把今年確定為“精準脫貧沖刺年”,切實做到“四抓四促”,即抓產業促脫貧、抓搬遷促脫貧、抓保障促脫貧、抓黨建促脫貧,確保年內基本完成低收入人口收入水平達到省定標準、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全部退出序列,確保與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張愛軍:認識層面,要認識到脫貧攻堅是黨委政府的政治責任,要把總書記在甘肅的講話要弄清,標準要弄清,責任扛在肩上。第二要瞄準江蘇省高質量脫貧攻堅任務來完成。第三工作還是要真抓實干。
訪談中,張愛軍還就農房改善話題回答了網友提問。他表示,做好今年的農房改善工作,宿遷將更加注重保障農民利益、工程建設質量、產業支撐保障和資金調度平衡,確保農民群眾“搬得出”“住得好”“能致富”,確保農房改善資金投入“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