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打造紡織特色產業 智能針織“沭陽品牌”效應初顯
2019年01月05日08:06 來源:宿遷新聞
原標題:沭陽:打造紡織特色產業 智能針織“沭陽品牌”效應初顯
西楚網訊 紡織服裝是沭陽的的傳統產業,但發展中仍存在土地指標、產業集聚、科技創新、環境容量等短板制約,如何做大做強紡織服裝產業?沭陽縣通過打造全國首個智能針織園區,實現了傳統紡織業加速向現代紡織業轉型提升。智能針織的沭陽品牌效應已經凸顯。
上午,在沭陽智能產業園內的達麗智能紡織,企業290臺意大利圣東尼全進口襪機正在高效運轉,一雙襪子通過這套設備280秒左右就可以加工完成,每個工人一天的產量大約在1700雙-1800雙。
達麗智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朱向東:襪機在針織方面,具有精度好、效益好等方面的特點,讓員工容易操作,一般的設備員工可以操作八到十臺,這個設備由于精度好、效益好,員工可以操作12到16臺,所以也很大程度提高了員工的收入。
因為擁有國內外先進的全自動智能襪機、自動裁剪機,達麗智能紡織生產的襪子、內衣遠銷歐美,年可實現產值2億多元。而企業從落戶到正式投產只用了四個月,這都得益于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完整的產業鏈和周到的配套服務。
達麗智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朱向東:政策扶持比較大,綠色幫辦非常到位,這是這一塊,另一塊,沭陽是國家經濟開發區,它屬于一種產業集聚,尤其對于企業長遠發展,上下游產業鏈的配套,能有一個很好的互動作用。
在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短短兩年時間,已集聚了達麗智能紡織、紡一統智能紡織、軍順智能針織等11家企業。2015年9月,沭陽經開區規劃建設全國首個智能針織園區——“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統一建設廠房、統一配套管理,為企業節省大量投資。同時,園區積極引導企業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注重科技創新,推動智能化改造,促進紡織產業提質增效。率先落戶的西南智能紡織有限公司,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年產各類襪子5億雙。為了實現長足發展,企業仍不斷引進先進設備,力爭產品提質增效。
江蘇西南智能紡織有限公司副廠長 吳曉為:在2019年,我們也想把西南二期再增加8000平方的廠房,再增加350臺的織縫一體織智能襪機,智能襪機也是全世界來說最先進的一個技術。我們準備再解決員工就業大概是300多人,新增產值大概也在一個多億左右。
截至目前,沭陽縣擁有各類紡織服裝企業35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22家,主要涉及包覆紗、縫紉線、襪子、內衣、床上用品等。2018年,該縣依托紡織特色產業這個強有力的載體,成功舉辦了首屆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發展論壇,紡織服裝產業邁向千億級產業集群步伐加快。智能針織產業園也入選了“2018年絲路經緯行業影響力產業園區榜單”。
聚焦千億級產業、特色產業、百億級企業,沭陽縣又提出力爭到2025年實現紡織產業800億—1000億元的目標。圍繞這一目標,沭陽將在突出“招大引強、招才引智、突破外資”上下功夫,集聚創新要素,注重全產業鏈的招引和培育,大力引進龍頭型、環境友好型、資金技術密集型的紡織項目,推動項目向園區集中、產業向集群發展、轉型向高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