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幸福“加碼”我市一批民生項目完美收官
西楚網訊 2018年,全市上下以“六增六強”為指引,各地都在積極推進工業項目和民生項目的建設。歲末年初,一批和老百姓息息相關的民生項目相繼收官,一批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泗陽洪澤湖畔最后一批漁民“洗腳上岸”
去年12月29號,高渡鎮高渡村的75戶專業漁民與當地政府簽訂了退圩還湖協議。根據協議,漁民購房享受3萬元補貼,魚塘每畝可享受1500元的拆遷補貼。漁民劉長銀家有70畝魚塘,僅這一項,他們兩家都獲得了10.5萬元的塘口補償款。
漁民劉長銀:現在政府有這個退圩還湖,上岸我們漁民非常高興,能在岸上安家落戶,以后在岸上發展,感謝政府這方面的做法。
泗陽縣高渡鎮高渡村村委會主任周雪:這是我們村最后一批專業漁民退圩還湖集中簽約,這次共簽約75戶,這意味著我們高渡村所有專業漁民實現了陸地搬遷。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泗陽縣洪澤湖境內共有300多戶漁民常年生產生活在水上。在政府幫扶下,多數漁民陸續“洗腳上岸”,但還有75戶專業漁民除了養魚捕魚,沒有其它生活技能,遲遲沒有放棄水上生活。為了打消他們的顧慮和擔憂,泗陽縣政府又在2018年出臺了《泗陽縣退圩還湖(圍)專業漁民安置方案》。簽訂協議后,他們將在農歷春節前將船只開至專門的碼頭,相關圍網已經開始拆除。
泗陽縣退圩還湖指揮部負責人岳宇:如果還想再湖上繼續養殖,我們根據縣里的相關政策,和省海洋漁業局的相關文件精神,每戶不超過30畝的標準采取異地安置。原有的塘口拆除費用還是一次性補給他們。第二個是針對上岸的專業漁民有創業就業意向的,我們縣人社局和隸屬鄉鎮對有意向的這部分漁民有針對性的崗前培訓,或者選擇創業的幫你申請小額貸款,一個資金的扶持。
暖身又暖心湖濱新區嶂山小學新建食堂啟用
寒冷的冬天,一口熱乎的飯菜,對于學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可受到條件限制,有些村小卻無法滿足孩子們的用餐需求。最近,湖濱新區祥和社區嶂山小學的新食堂正式投入使用,干凈整潔的食堂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
嶂山小學學生:這飯很好吃,很熱乎,很喜歡在這里面吃飯。
祥和社區嶂山小學校長楊勇:基本解決了我們150多個學生和30名教師中午就餐問題。
泗洪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500兆瓦全容量并網投運
元旦前夕,泗洪縣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全容量并網。泗洪縣光伏領跑基地位于西南崗片區天崗湖及香套湖區域,光伏鉅陣占地1.539萬畝,總投資約40億元,基地全容量并網投運,結束了110千伏的網架結構,實現220千伏環網供電。年發電量可達6.5億千瓦時,年實現稅收5000萬元以上,實現經濟發展、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