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特產車輪餅:酥脆香甜解鄉愁
2025年01月18日08:33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春節將至,春運開啟,外地的游子們紛紛踏上歸途。急盼回家的心情,不僅因為對家人的思念,更是對鄉味的追尋。在咱們宿遷,車輪餅便是這樣一道既有年味又滿是鄉味的美食。
在宿城區埠子鎮的一條商業街,售賣車輪餅的店鋪隨處可見。在其中一家車輪餅店,老板孟獻斌正和妻子忙著趕制車輪餅,一個個白胖胖的車輪餅從他們手中誕生,一大清早就吸引不少顧客前來購買。
孟獻斌說,判斷一個車輪餅好不好吃,皮是關鍵,也是最考驗功夫的部分。皮分為皮面和酥面。其中,酥面制作,需要把豬油加進白面里,不加一滴水,反復揉壓,直至面團韌性和彈性適中。
老板孟獻斌說:“皮面就是水面,豬油要少量放,不能放得太多。皮面就按照60克,酥面的是40克。酥面放在皮面里面,再搟兩道,搟完以后,切成兩半,它才能起到一種起酥的效果。”
搟好面皮后,接下來就是制作餡料。經典的大油餡最能體現車輪餅的傳統風味。
老板孟獻斌說:“經典大油餡是用板油去皮,然后切成丁,加上白糖、冰糖、青紅絲、喬餅,在一起拌均勻,其它的不要放,這是原始的材料。”
除了大油餡,如今,車輪餅還衍生出五仁、黑芝麻、豆沙、板栗、紫薯、肉松、紅豆、棗泥、蛋黃等多種口味,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
老板孟獻斌說:“很多外地回來的,想回憶小時候的味道,就經常來買車輪餅,送人之類的,還有自己吃。”
制作過程中,包餡的手法也有講究。既要保證餡料飽滿,還要防止出現露餡的情況。
老板孟獻斌說:“把面摁平了,盡量摁平一點,把餡放在中間,用手一點一點地,慢慢地,轉著包著,轉著包著,一定要把上面的口鎖死,要不然炸的時候會露餡會散。包的時候,餡不要放太少,餡必須放多一點,這樣里面才油汪汪、飽滿,才有口感。”
做好的車輪餅,烹炸時一定記得文火慢炸,等餅飄起來,顏色變成麥黃色就可以了。宿遷車輪餅起源于洋河、埠子一帶。據傳,乾隆下江南,游玩至埠子,見一酒店高懸一匾“天下第一”,乾隆故意刁難店主,限他在三日內做出既扁又圓、既酥又甜,還層層分明、色澤金黃的食品。店主苦苦思索三日,終于如愿做出了所需要的食品。乾隆品嘗后贊不絕口,賞賜千金,并賜名為“大酥餅”。因形似車輪,后被大家稱為車輪餅。孟獻斌家制作車輪餅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
老板孟獻斌說:“我們家老爺子十幾歲就學廚師,以前人家遇事會請他們去做廚子,然后席地上面有一個甜點就叫車輪餅。那時候還不存在店鋪,都是請到遇事人家里面去現場做的。”
時至今日,車輪餅依然是宿遷人年夜飯的必備佳肴。每年春節,都會迎來售賣車輪餅高峰期,經常是包的速度趕不上賣的速度。
顧客蘇衍旭說:“是我們家鄉特有的特產,非常好吃,每年過年年夜飯上都會有這道菜。我喜歡吃的是黑芝麻的,又甜又香。”
老板孟獻斌說:“在臘月二十六過后,銷量應該(每天)都在8000塊左右。關鍵期間需求量大的情況下,一天大概能包五六千塊。”
車輪餅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宿遷人對家鄉的眷戀和對傳統的堅守。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車輪餅帶著濃濃的年味,走進千家萬戶,為人們的團圓時刻增添了一份甜蜜與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