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熱梗風靡 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
2025年01月16日08:3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當下,網絡熱梗如潮水般在青少年群體中迅速蔓延,但一些不良熱梗,對青少年群體的語言習慣、思維方式會造成不利影響。那么,該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語言呢?
網絡熱梗是在網絡上迅速流行起來的熱門詞匯、語句或表達方式,它們憑借獨特的趣味性、話題性,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網友關注和傳播。比如用來表達對某人或某物的高度贊賞的YYDS”(永遠的神);表示事情糟糕、完蛋的“巴比Q了”,同時還有“奪筍啊”“你個老6”“666”等等,有些熱詞、熱梗可以簡單表達說話者的情緒,有些卻讓人云里霧里,或者聽上去就很不舒服,而這些也成為不少青少年的“口頭禪”。
網絡熱梗之所以流行,就在于其能夠觸動并喚起青少年的心理情感共鳴,而后以一種或幽默搞笑、或富有創意的方式表達出來。但是一旦玩過頭,把握不好度,部分粗俗不文明的詞匯,不僅拉低了青少年的語言表達水平,還可能對他們的價值觀造成不良影響。日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341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69%的受訪者擔心一些網絡爛梗泛濫影響青少年“好好說話”。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于啟中說:“小學生相對來講他更不成熟一些,喜歡標新立異,喜歡模仿跟風,也喜歡吸引關注,所以他用一些不常規的詞語可能讓更多的人關注他,也覺得很好玩。”
專業人士指出,一些契合主流價值,具有時代內涵和文化意義的“梗”,能夠帶給青少年一些積極向上的影響;但一些空洞無物、簡單粗暴、低俗惡搞的網絡“爛梗”,卻是青少年成長的“精神梗阻”。學校和家長是引導青少年“好好說話”的第一責任人,尤其在校期間,老師更要做好正確引導。
小學老師王超說:“對于這些網絡熱梗的使用,不要太過于去禁止或者是批評,要理性地去引導。比如說我們在寫作,還有正式演講的時候,這些網絡熱梗可能不太適合去使用,要跟孩子們去說清楚它的使用場景。”
專家建議,家長和老師不必過度緊張或嚴厲批評,耐心引導才是關鍵。若孩子頻繁使用侮辱性、暴力性質的熱梗,家長和老師都需要及時提醒、糾正。唯有全社會齊心協力,才能為青少年打造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
關注青少年使用網絡熱梗,不是為了給有趣、有料、有新意的網絡語言戴上枷鎖,更不是反對網絡文化的多樣性。學校老師、家長和社會各方力量,應該用規范的詞句語匯引導青少年,去粗取精,掃除爛梗的同時,主動接納有意義又有意思的優質“梗”,才能讓青少年做到“有話好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