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網絡水軍”成為“畸形飯圈”的幕后推手
2024年12月24日08:3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在娛樂圈,流量代表著藝人的熱度、知名度,也代表著商業價值。于是,有些人便動起了流量的歪心思,也直接導致了“畸形‘飯圈文化’”的亂象橫生。近期,宿遷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宣判了全省首例全鏈條打擊的“網絡水軍”案,起底了“網絡水軍”刷量控評亂象。
一起刷單小案 牽出刷量控評大案
宿遷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副支隊長魏鑫說:“我們會同泗洪縣局偵辦的這起案件,是一起典型的文娛領域的網絡水軍案件,也是在全省范圍內打擊全鏈條刷量控評類網絡水軍案例的首起判例。”
事情還要從2022年11月說起,當時,宿遷警方在辦理一起網絡刷單案件時,發現嫌疑人王某在從事刷單的同時,還參與了網絡信息虛假“轉贊評”違法活動。
泗洪縣公安局網安大隊一中隊副中隊長潘安娜說:“這些賬號在轉發、點贊、評論的相關內容上,停留的時間非常短暫,有的一秒,有的甚至半秒。這和我們正常人瀏覽這些相關的數據,進行點贊、評論和轉發所使用的時間是截然不同的。”
根據王某供述,民警順藤摸瓜,奔赴河北唐山,將嫌疑人宗某及其工作室的十幾名成員一并抓獲。
泗洪縣公安局網安大隊三中隊中隊長王樂說:“宗姓男子有一個‘水軍’工作室,他們按照(客戶)要求,把微博鏈接的‘轉贊評’的數量給刷上去,一般在一兩分鐘之內,幾十秒,就把它做完。”
警方調查時發現,盡管宗某直接參與到了工作室的日常運營,但是其并非幕后真正的老板。
嫌疑人宗某說:“主要就是給老板他們(客戶)微博號點贊、轉發、評論,老板給我們每個月都開工資,像我這個領導崗位的話,1個月是15000元。”
宗某口中的這位神秘“老板”究竟是誰?民警通過宗某的收支賬單,很快鎖定了一名河南籍冀姓男子,并迅速將這名年僅26歲的幕后“黑手”抓捕到案。
宿遷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副支隊長魏鑫說:“冀某是先后在唐山、北京和成都開了7家所謂的文化傳媒公司,這些公司旗下,也在經營一批所謂的網絡大V賬號。我們之前掌握大概有20余個(賬號)粉絲都是幾十萬,上百萬的,這些賬號最后獲利變現。”
民警介紹,這些培育出來的“大V”賬號因為粉絲基數較大,發布的信息很容易引發關注,加之其發布信息時會先進行虛假“轉贊評”提升熱度,會讓很多真實粉絲產生互動,進而逐漸增加鏈接熱度,讓話題進入熱搜榜單,達到增加曝光和增加收益的雙重目的。
6000部“云手機”海量“轉贊評” 人氣是這樣“鏈”成的!
震驚吧?你看到的“人氣”,可能是“水軍”們操控下的人氣,你點開的“熱搜榜”,也可能是“水軍”們操控上去的熱搜榜,這兩年,“飯圈”存在的瘋狂氪金、無腦應援、網絡罵戰等等亂象,常常讓人瞠目結舌,而這背后,就少不了這些“網絡水軍”的推波助瀾!來看看他們是如何運作的。
泗洪縣公安局網安大隊一中隊副中隊長潘安娜說:“因為冀某本身就是一個所謂的‘飯圈’人士,他比較懂這些粉絲的心理,所以他能夠發布一些比較有話題性的內容,迅速吸引粉絲。而且,他做賬號的時候比較早,當時同類型的賬號也比較少,所以他慢慢積累了數百萬的粉絲,逐漸成為了我們現在所謂的‘大V’。”
憑借著自己培育的這些網絡大V賬號優勢,2021年左右,冀某陸續注冊文化傳媒公司,承接有關娛樂圈話題的刷量控評“訂單”。期間,出資雇用了宗某等人成立了工作室負責具體運營,并購買被盜用或被棄置的老賬號,為客戶長期提供虛假“轉贊評”服務。
泗洪縣公安局網安大隊三中隊中隊長王樂說:“宗某這個‘水軍’團伙,他們手里有6000余部的云手機,有大量的賬號,通過群控軟件和腳本控制,就可以批量操控這些云手機,給微博鏈接進行虛假的轉發、點贊、評論。”
宗某交代,剛開始,他們進行虛假的“轉贊評”都是通過購買多部舊手機進行操作,但由于效率較低,且容易被封號,經常虧錢,便想到了通過購買群控軟件,利用云手機進行操作。
嫌疑人宗某說:“用軟路由,一根網線拖很多個IP的,腳本(群控軟件)的話,我們也是從外面買的。它自動去轉發、點贊、評論,你把這個鏈接丟進腳本的中控里面,它就會去執行,云手機可以同步去操作。”
宗某所說的云手機并非實體手機,嫌疑人在電腦上通過控制模擬平臺,就能達到同時操控6000多部云手機的效果。
宿遷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副支隊長魏鑫說:“像這種提供虛假的‘轉贊評’服務,主要是兩種方式,一個是人工點擊轉發,這樣一天最多也只能達到幾千次。第二種手法是購買大量的二手手機,制造手機墻,這種每天提供虛假“轉贊評”的次數,最多也在幾萬次。在我們這個案件當中,嫌疑人通過購買云手機和一控多的虛擬軟件,它可以每天提供虛假轉贊評幾十萬次。”
操作基數越大,帶來的收益就越明顯,這套“轉贊評”的具體操作收費也有明碼標價。
泗洪縣公安局網安大隊一中隊副中隊長潘安娜說:“基本上每一個群聊(名)都會有0.03的后綴,0.03就是代表著一個全套,轉發、點贊、評論的價格是0.03元。每一個人,每一個賬號里面都有至少十幾個(群)。在這些業務群里面,基本上都是甲方提需求,比方說在群里面發布一個鏈接,然后提我們需要全套100還是全套200,全套500。”
泗洪縣公安局網安大隊三中隊中隊長王樂說:“轉發、點贊、評論的鏈接,都是娛樂類的,都是娛樂圈內的一些綜藝節目,明星、藝人工作室,對明星的宣傳,對綜藝節目的宣傳。”
民警介紹,憑借著低成本高回報的操作,冀某等人在短短幾年時間內,賬面收入金額就高達4200多萬元,除去開支,非法獲利2500萬元左右。
警方經過六個多月持續深挖,奔赴河北、河南、北京、內蒙等六省市,共抓獲14名犯罪嫌疑人;今年8月,泗洪縣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一審判決,主犯冀某因涉嫌非法經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三千萬元。宗某和團隊其余人員均各自領罪。今年11月,宿遷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
“網絡水軍”危害大 打擊治理須亮重劍!
虛假的“轉贊評”服務,在龐大的互聯網流量池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虛假的“泡沫”,不僅誤導受眾,混淆視聽,還傳播虛假認知和價值觀,甚至引發“飯圈”罵戰,形成攻擊對抗,危害極其巨大。
“哇,小欣欣太萌了!”“太喜歡了”“這打扮真是威風凜凜!”……在國內一些頂級社交平臺,記者隨便一搜,評論區里類似的“加油助威”充滿屏幕,而這背后,很可能就是“水軍”操控的結果。
嫌疑人周某說:“評論內容就是‘666’、‘好’、‘很好’、‘太喜歡了’這一類的,鏈接內容不同,這些都百搭。”
宿遷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副支隊長魏鑫說:“提供所謂的熱門話題,事實上是引發了這種飯圈群體,包括網紅主播等等,他們之間形成一種非法競爭的亂象;第二個就是嚴重混淆了視聽,犯罪團伙通過虛假流量,虛假的話題,其實是侵犯了普通網民的知情權,在一定程度上講,也是危害了青少年的價值觀。”
除了一些明星藝人工作室和影視公司會購買相關服務,部分粉絲群體和后援團為了讓偶像得到更多的關注度和曝光度,也會購買大量虛假的“轉贊評”,形成娛樂圈“流量攀比”和“拉踩之風”。
宿遷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副支隊長魏鑫說:“他們還會衍生出另外一種競爭的方式,就是在網上互相罵戰、互相造謠、互相攻擊,這種網絡亂象就嚴重破壞了網絡生態環境。”
除了“娛樂圈”,近年來,“網絡水軍”還“入侵”體育圈,給一些大型賽事和知名運動員帶來困擾。今年8月3日,巴黎奧運會乒乓球女單決賽,中國選手陳夢4:2戰勝孫穎莎,網上涌現大量攻擊詆毀運動員的言論,這背后就有網絡水軍的推波助瀾;當時就有媒體驚呼:切勿讓畸形“飯圈文化”入侵體育界!
宿遷市委黨校法學教研室主任寧德智說:“出現這種‘拉踩’現象除了在體育和娛樂圈之外,還會出現在其他的一些(地方),比如說自然現象,比如說出現火災、水災,還有一些民生的領域。如果這些“水軍”隨意對這些信息進行剪裁,斷章取義或者造成群眾不明真相,會造成社會的恐慌和恐懼。”
為了治理“飯圈”亂象,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早在2021年,就發布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明確要求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不得利用算法虛假注冊賬號、非法交易賬號、操縱用戶賬號或者虛假點贊、評論、轉發。但由于“網絡水軍”的作案手法不斷升級,監管和識別難度較大;加之一些行為可能打了法律的“擦邊球”,難以界定其違法性,取證和追責也十分困難,因此要從根源上杜絕此類犯罪,仍需各方共同努力。
宿遷市委黨校法學教研室主任寧德智說:“對于政府層面來講,就是要完善法律法規的建設,提高他的違法成本。加大‘網絡水軍’的打擊力度,提高法律的震懾作用。第二,在企業層面,就要落實平臺的主體責任。互聯網平臺應該要有嚴格的審核機制,對于發現存在‘網絡水軍’行為的現象,要及時采取技術上的措施進行處理。第三,在公眾層面,就是要提高公眾的法律意識,不能參加‘網絡水軍’的行為,自覺抵制“網絡水軍”的這種行為。發現‘網絡水軍’要積極地進行舉報。只有多方協作、多管齊下,才能形成合力,鏟除‘網絡水軍’這顆毒瘤,營造出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絡文明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流量雖可貴,真實價更高”,虛假的流量背后,是社會秩序和意識形態的扭曲、是對公眾認知的誤導,更是對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的毒害。治理“網絡水軍”,需要下猛藥,出重拳,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們也提醒大家,切勿為了一時利益,參與到經營或雇傭“網絡水軍”的非法活動中,因為一旦涉足,必將面臨法律嚴懲。相信只要齊抓共管,形成“合圍”,就一定能讓 “網絡水軍”成為“過街老鼠”,失去滋生的“溫床”和“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