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儀式感從“灌香腸”開始
2024年12月08日08:5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剁好的肉泥拌上秘制的調料,半透明的腸衣散發著油光……大雪節氣后,灌香腸成為一些家庭不可或缺的內容,農貿市場里,灌香腸攤位也迎來第一波小高峰。
在市區一家農貿市場,肉攤的生意可謂是異常火爆,很多攤主在忙著給市民們灌香腸。切肉的案板上刀起刀落,盆里各種調料與肉塊充分融合,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攤主李玲說:“一天能銷售兩三百斤肉,如果到高峰時候大家都來灌的話,能銷售四五百斤左右(每天)。”
攤主介紹,香腸要想味道好,需注意肥瘦肉的比例。
攤主李玲說:“肉正常是后腿肉,如果是后腿肉就加五花肉,才比較好吃一點,口感好一點,三分肥七分瘦。”
將調制過的豬肉攪拌均勻后放入灌腸機,隨著機器運轉,豬肉緩緩灌入腸衣,飽滿圓潤的香腸便逐漸成形。隨后,再將灌好的香腸打孔排氣、系繩分節,掛在通風良好的地方風干,香腸制作才算大功告成。
攤主李玲說:“五香口味的,麻辣口味的就是川味的,我們就做這幾種。我們這個原味的就是只放鹽、糖、酒、味精。麻辣的就是增加了辣椒和發酵麻椒。”
除了原料要好,灌制手藝精良外,香腸的晾曬也有講究,要到八成干,再收進冰箱儲藏為最好。
攤主毛順利說:“最高溫度不超過15度,溫度在零度以下那是最好,保證做出來的口感跟香腸的質量都比較好一點。這個天要晴,就是空氣濕度不能過大,濕度過大你晾出來香腸容易壞。”
攤主李玲告訴記者,由于今年豬肉價格較為親民,前來灌制香腸的顧客要比往年多些,不少市民通過微信進行預訂。隨著農歷春節日益臨近,灌制香腸的市民數量還會持續攀升。
攤主李玲說:“這肉是賣19塊錢一斤,我們加工費呢,收兩塊,就是21塊錢一斤,包加工好。”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餐桌上食品種類日益豐富,然而香腸與臘肉,始終是很多人春節家宴上必不可少的傳統菜品,一串串香腸是人們對年味的追尋、傳承和那一抹深深的鄉愁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