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手植槐 見證文旅變遷
2024年12月05日08:58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在項王故里景區,一棵歷經2000多年風雨的老槐樹靜靜矗立,這棵被稱為“項王手植槐”的古樹,不僅是西楚霸王項羽親手種下的歷史遺跡,也是項王故里景區變遷的見證者,更是宿遷市文旅事業蓬勃發展的縮影。
走進項王故里核心景區,這棵古槐樹,雖主干蒼老,但仍枝繁葉茂,蓬勃挺秀。
項王故里景區講解員劉萍萍說:“它(的冠幅)是近400多平方米,是國家一級保護古樹,江蘇排名第一的壽星樹,也是我們整個園區的鎮園之寶。”
據考證,明代萬歷年間,黃泛區黃河決口,大量的泥沙把古樹主干全部埋在泥土下,現在所看見的只是其枝干部分。1974年,古樹遭遇了雷擊,樹冠幾乎全部毀壞。1998年,古樹又遇到害蟲入侵,幾經枯萎,高度降至6米,冠幅萎縮至60平方米。
項王故里景區講解員劉萍萍說:“1974年遭遇雷擊后,從這個部分,大部分樹段全部折斷。第二幅照片拍攝于1988年左右,您可以看到當時老槐樹僅剩下3.1米的筒形斷肢?!?/P>
然而,正是在這樣的逆境中,項王手植槐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在古樹專家的科學養護下,2004年,老槐樹從斷枝上重新發出新芽,吐出新枝,逐漸恢復生機。
項王故里景區講解員劉萍萍說:“您看我們四周地面上有很多這種通氣孔,它的作用也是增加它整體的透氣性,可以讓我們槐樹更好地呼吸。定期用熏蒸法再對它進行除蟲殺蟲,做了一系列科學養護后,這個古樹才能說正常開花結果。”
2021年,老槐樹的高度達到12米,冠幅達到近300平方米,呈現出了“三代同堂,獨木成林”的壯觀景象,吸引全國各地游客前來一睹真容。
山東游客劉先生說:“它的歷史,包括它的這個成長,它在這么艱苦的條件下還能生存下來,我覺得這是一棵渴望生命的這個樹。”
與手植槐一同變遷的還有項王故里景區。宿遷作為西楚霸王的出生和成長地,自漢代以來就有家鄉人為紀念項羽修建廟、碑、坊等遺跡。然而,這些遺跡也曾因水患和戰爭幾經損壞。78歲的臧碩玖回憶起年輕時的情景,感慨萬千。
市民臧碩玖說:“原來沒有景區,這邊基本還是荒地,還栽水稻什么東西,這邊原來是有學校,我們是從老家來宿遷必須經過這,走這順眼看一下子,沒有什么大稀奇的。”
上個世紀80年代,宿遷縣重新啟動修繕項王故里工程,建成了占地10畝的三進院落,成為景區的核心區。2011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結合周邊棚戶區改造,按照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全國文化旅游示范區標準,對項王故里景區進行提升擴建。2012年9月29日,項王故里再次以嶄新的姿態開園迎客。
項王故里市場營銷部副部長蔣莉莉說:“作為宿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項王故里景區擁有全國最大的西楚文化建筑群。核心景區主要有古城門、項羽雕像、項王手植槐、項里桐、將署、項王故居、項府、六藝園十個主要景點,是科普、研學、親子游的首選之地?!?/P>
除了項王故里,宿遷市2015年建成三臺山國家森林公園,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吸引全國各地游客到此游玩,并在同年創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近三年,宿遷累計建成文旅項目146個,皂河龍運城、新盛街等精品項目也相繼建成運營,成為宿遷又一批有影響力的知名旅游景區。同時,宿遷市還先后創成國家級5A級景區——洪澤湖濕地景區;蘇北唯一的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洋河酒廠文化旅游區,以及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駱馬湖旅游度假區,三大文旅“國字招牌”。在此基礎上,宿遷市積極引導景區打造更多文化體驗項目,每年開展“非遺進景區”活動50余場次,讓文物“活”起來,帶動旅游“火”起來。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超37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超360億元。
截至今天,《歲月如歌》系列報道就結束了,報道通過一件件實物、一幅幅照片,講述著百姓生產、生活、方方面面,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時代新征程,未來,祖國也必將創造出新的更大輝煌,國力更加強大,人民生活愈發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