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雞精還有鹽 宿遷這位班主任的期中獎勵很“花式”
2024年11月23日08:53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最近,不少中小學期中考試落幕,很多學子收獲了獎狀與榮譽。在宿豫區,一位初三班主任的獎勵方式卻讓人眼前一亮。他不僅為學生頒發了獎狀,還以甘蔗、鹽、雞精等日常用品作為獎品,看看這是什么創意。
在宿豫區豫新初級中學九年級15班,班主任許愛華正在給同學們上課。提到本次期中考試的獎勵,學生們首先打開了話匣子。
學生曹蕊說:“我這次獲得了食鹽和雞精,我當時覺得好新奇好震驚,然后又覺得老師好特別的用心。”
畢優璇同學,因為成績優異,本次期中考試獲得了一包鹽、一袋雞精和一根甘蔗。鹽表示“鹽”究生、雞精表示精益求“精”,甘蔗則表示節節高。她說,以往獎勵只是頒發證書,這次的獎勵,不僅寓意好,還很實用。
學生畢優璇說:“這些東西我也感覺特別有意思,非常能夠激發我們學習的動力,讓我們對學習興趣也能大大提高。”
老師許愛華說:“(比如)食用鹽在家庭生活中每次做飯都會使用,至少孩子在每次吃飯的時候就會想到,這是憑自己實力得到的獎勵。”
作為班主任,也是語文老師的許愛華已經工作五年。在班級創立之初,他就采用了小組積分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不斷改進獎勵方式,更新獎勵機制,這次的獎品都是他自費購買的,期中成績有進步、排名靠前的學生都有獎勵。
老師許愛華說:“我也會考慮商品的一個物質價值。一方面既不能太貴,也不能讓學生產生這種唯物質是圖這樣的一個想法。同時,我也會考慮一些東西的象征意義,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許老師的班級共有五十名學生,這次共有七成的學生獲得了獎勵。他說,這是為了讓孩子們明白獎勵不是人人都有的,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進步才能獲得。對于沒有獲得獎勵的學生,他也利用課間時間與他們談心,指明他們下一階段需要努力的方向。
老師許愛華說:“在以后的教學當中,這樣的獎勵機制我會繼續延續下去,不一定非得是價值貴的東西對學生才有意義,比如后續,我會定制我們班級的專屬小掛件logo,很便宜的小掛件,卻能激發學生(動力)的。”
初三年級主任嚴增光說:“我們學校對徐老師的這種做法也非常贊賞,也推廣到其他的年級,其他的老師都來學習一下。當然并不一定都是從鹽、雞精這個角度,我們可以有更多的一些創新,讓學生有更多更豐富的一種體驗,給學生留下難忘的一種學習回憶。”
在許老師的課堂上,獎品并不是簡單的物質獎勵,而是一種精神的激勵和引領。學生們在這里學會奮斗、學會堅持,更學會如何面對挫折和失敗。不管形式如何,希望孩子們都能通過各種形式的鼓勵,更加熱愛學習、努力學習、不悔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