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馬湖銀河左岸音樂節帶來的文旅“驚喜”
2024年11月07日06:40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剛剛過去的雙溝牡丹·宿遷駱馬湖銀河左岸音樂節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樂迷們帶來了一場難忘的音樂狂歡盛宴,也給大家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宿遷回憶。這場音樂盛宴,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又有哪些啟發和感悟呢?
7萬樂迷涌入現場帶動消費超1.5億元
宿遷駱馬湖銀河左岸音樂節的舉辦,讓宿遷這座城市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兩天的時間里,樸樹、痛仰、陳楚生、薛之謙等年輕人耳熟能詳的歌手、樂隊悉數登場,來自五湖四海的樂迷們,相聚在宿遷,也親身體驗到宿遷這座城市的魅力。
不僅是外地樂迷,能夠在自家門口舉辦如此規模宏大、星光熠熠的“音樂派對”,對于宿遷市民來說,也十分自豪,大家紛紛“打卡”支持。
宿遷樂迷黃女士說:“作為我們宿遷人民特別驕傲,很幸福。我們離家特別近,交通很便利。第二個,能約到很多好朋友在一起,開開心心的,熱熱鬧鬧的。第三個節省我們的路費,很經濟。”
音樂節現場,不僅有爆燃的音樂,糖畫、面塑、布老虎等眾多宿遷非遺產品,以及各類宿遷名小吃、農特產品、服飾、文創產品也頻頻亮相,讓廣大樂迷朋友在現場,享受到“吃喝玩樂”一站式體驗,也讓廣大展銷商賺得盆滿缽滿。
服飾展銷區工作人員李洽聞說:“這次活動舉辦,我們這邊人流量還是很大的,這次活動的舉辦也是給我們這些企業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提供了更多的收益以及銷量。”
作為一場兼具娛樂屬性和社交屬性的音樂節,為了讓廣大樂迷享受更好的觀演體驗,我市的公安、文旅、交通等多部門協同聯動,外圍提供路線引導、配置專屬“樂迷大巴”、提供停車泊位,內場還配備“高標準”安保措施,電力、醫療、通訊、環衛現場全力保障。現場,駱馬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還積極組織志愿者為夜排樂迷送去棉被、姜茶和熱粥,溫暖人心。
據統計,音樂節兩天參與觀看演出的樂迷近7萬人,場外游客超10萬人,其中外地樂迷超過一半,18-29歲年齡群體占比達64%。預計拉動文旅、餐飲和住宿等服務業消費超1.5億元。本次音樂節是宿遷第一次舉辦單場超3萬人的音樂節活動。
市廣電總臺大型活動部制片人秦銀柱說:“我們舉辦這場音樂盛會,一方面為了豐富市民朋友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也想通過這樣的機會和平臺,提升我們宿遷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形象,推動旅游產業的發展。讓更多的人認識宿遷,了解宿遷,來到宿遷。”
音樂牽線文旅唱戲“多態融合”助力城市發展
近年來,“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已成為當下年輕人體驗旅游的新風尚,通過舉辦音樂節,許多青年人感受到宿遷“青春向上、充滿活力”的城市形象。西楚霸王項羽、中國白酒之都、駱馬湖國家旅游度假區、大運河等宿遷標志性元素,更加深入人心。“項王故里中國酒都水潤之城”城市宣傳名片也更加彰顯。
不僅是規模盛大的音樂節,今年,宿遷可謂大放異彩,用網友的話說“宿遷上大分”了!不僅成功舉辦了綠洽會,簽下了眾多合作大單,賺足了商業界的眼球;近日,央視CCTV4的“閱山河·江蘇行”還攜手“與輝同行”,走進美麗宿遷。活動期間,現場直播的盛況空前,不僅將宿遷的悠久歷史文化娓娓道來,還為宿遷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如潮般的流量與關注。
宿遷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嵇正龍說:“在多態經濟融合,線上線下聯動方面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對宿遷招商引資,吸引游客,民生消費起到了極大的拉動作用。尤其是多種活動的交疊舉辦,帶來的客流量顯著增長,對宿遷的文旅產業發展帶來了直接收益、塑造了良好口碑,對于城市整體形象也是一次立體的,富有文化底蘊的推介。”
經濟學專家表示,現代經濟業態多樣復雜、交叉融合,一座城市要想脫穎而出,發展更好,就需要抓住重點,優化整合資源,在關鍵點發力。要做好大型活動前、中、后的全流程策劃安排,充分挖掘會展、網紅、娛樂等經濟的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借勢增效。
宿遷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嵇正龍說:“通過連續舉辦綠洽會、網紅直播、音樂節等活動,可以形成交乘效應,創造直接經濟價值,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在舉辦活動時,將地方的文化特色融入其中,使活動更具吸引力和影響力,也更有持久力。”
宿遷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戚昌青說:“后期,我們還將嘗試在小長假期間,舉辦“三天”甚至更長的音樂節,滿足不同樂迷群體的需求。陣容的選擇是票房的根本保證,近期我們也將在宿遷文旅微信、抖音平臺發起意見征集,為今后舉辦音樂節活動,如何選擇演出嘉賓提供參考。”
音樂節從一個小眾活動逐漸走向大眾市場,非常考驗主辦方和城市的組織管理能力。本次音樂節,以音樂為契機,不僅展現了宿遷的文化自信與活力,也實現了城市宣傳的效果,為宿遷的全面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我們期待,未來的宿遷,能夠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成為更多人心中的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