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文化名人講座】法家王浩:創作“到位”才有“味道”
2024年10月28日08:32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10月26日,第八期宿遷文化名人“雙月壇”舉行,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獲得者王浩以“書法學習與展覽作品創作”為主題,向大家分享了關于書法學習與藝術創作的心得。
在宿遷市發展促進會報告廳,專題講座正在進行。主講人王浩結合自己40多年的書法創作經驗,從何為書法、如何學習書法、國展書法作品的創作與評價三大問題切入,向現場觀眾詳細闡述了書法創作理念和實踐。王浩說,臨帖與創作相輔相成,書法愛好者們可以從個人審美出發,學習臨摹古今書法名家的名碑帖,并在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后,進行自己的書法創作。
書法家王浩說:“中國書法幾千年的延續性很強,它對中國文化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出新要從古人中來,把古人的東西變為自己的東西,深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去,然后根據我們身處的人文環境,增加一些時代氣息,那么我們的作品自然就會出新。”
王浩是沭陽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宿遷市首批“金鼎文藝名家”。作品多次入選國家級和省級權威性展覽,并被國內外多家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曾獲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江蘇省“五星工程圖書獎”等。講座現場,王浩精選了部分國展作品,以“到位”和“味道”為標準,剖析了優秀作品的必備要素。針對當下書法創作過程中出現的“展覽體”現象,王浩建議書法作者應理性看待創作與展覽的關系,明確個人的藝術發展方向。
書法家王浩說:“出現了所謂的‘展覽體’,這是一種不好的現象。我們廣大書法愛好者在平時創作書法作品的時候,其實應該要緊緊圍繞雅、正兩個字,拓展我們的藝術素養,不要跟風啊。”
本次講座吸引了全市200多位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前來聆聽,講座結束后,許多書法愛好者意猶未盡,紛紛表示要將所學應用于實踐,提升自身書法水平。
書法愛好者張建說:“在講到書法創作要注意的一個點是,‘味道’要建立在‘到位’的基礎上,對我的這種影響是非常大的。那么以后呢,我就知道在書法創作過程中,既注意技法的訓練,更注意情感的表達,以后我會再接再厲,為宿遷的書法事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