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民代言人(1)馬騰:扎根鄉土大地 讓農業結出“累累碩果”
2024年09月03日06:1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2024年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成立70周年。70年來,我國廣泛實施人民代表制度,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也涌現了一大批有作為、有擔當的人民代表。今天,小編首先帶您認識宿遷市、宿城區兩級人大代表馬騰。
近日上午,在宿城區金康源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騰正在和工人一起打包剛摘下來的葡萄。2009年,在北京一家教培機構就職的馬騰,因為一次企業團建,對農業有了新的認知。2010年馬騰回到家鄉,創辦了金康源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確定了休閑農業種植模式,將采摘與體驗相結合,并且大量引進各種果蔬,讓果園實現一年四季都有果的愿景。
宿遷市人大代表馬騰說:“我們現在已經種植了三十多個單品,這個季節我們有葡萄、梨、蘋果,我們葡萄有十六個品種,像這個高峰期收割的時候,我們一天只睡兩三個小時。”
2017年,合作社管理的百畝示范基地年銷售額超過500萬元;2020年,合作社被授予“江蘇省鄉土人才大師工作室”稱號,不久,馬騰獲評“鄉村振興技藝師”中級職稱。從門外漢到農業生產一線的“土專家”,馬騰用了14年。2022年,馬騰被選舉成為宿城區、宿遷市兩級人大代表,這份沉甸甸的責任讓他深刻意識到推動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使命與擔當。
宿遷市人大代表馬騰說:“既然說老百姓選舉我為人民代表,為老百姓說話,這一塊我當時也立下了決心,就是切切實實把農業搞好,切切實實做老百姓的代言人。”
為了幫助村民更好地將科學技能運用于農業轉型發展,馬騰依托人大代表創新實踐工作室,牽頭成立產業合作社志愿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推廣。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一年時間,馬騰開辦的農民專題培訓班,開展技術培訓7場次,到田間地頭指導實用技術32次,集中培訓脫貧戶、科技示范戶、種植大戶約800人次,選育出適合本地發展、效益高的葡萄品種11個,并加以示范推廣。
宿遷市人大代表馬騰說:“最深刻的就是我們去年在長莊村,幫他們成立一個土豆種植合作社,就是當時地方上也沒有什么產業,我們根據我們種植的經驗,把我們那個想法跟他們村里邊的種植大戶談了一談,他們也非常認可,然后第一年就是取得了大豐收,一畝地都產到七八千斤。”
土豆種植大戶唐前章說:“一個技術支持,包括資金支持,都是馬總支持我們這方面發展,馬總也自己帶我們到滕州土豆基地,那是全國馬鈴薯基地,參觀了一下,包括種子、農藥、技術、農機,都是他們(馬總)掏錢來支持我們土豆種植這一塊,馬總確實把工作做到我們心中了。”
扎根鄉土、接觸農業的時間久了,馬騰對“三農”問題有了更多的思考。2023年,馬騰在市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提出關于“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建議,共涉及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落實和優化對農民直接補貼制度、建立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加速融合科技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大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等五項內容,每一條都是馬騰通過實地走訪,與種植戶交流后,引發的深刻思考。
宿遷市人大代表馬騰說:“當時接觸了幾個投資來搞農業的客商,后來我們在跟進這個項目的時候,他們都沒有投資,因為土地到2028年第一輪土地承包就到期了,后邊也沒有明確的制度保護,我就把這個給它記下來了。同時現在的土地大部分都在流轉老板的手里,他們在種地的時候,不會考慮這種土地的可持續性發展,他們就是一味地用化學肥料,比如說用尿素,復合肥去增加產量。綜上,我就提出了‘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個建議。”
2023年9月4日,馬騰提出的議案被確立為重點議案進行督辦,很快便收到了相關部門的回復。
馬騰說:“對建議中,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中,開展二輪土地承包期延長試點工作,并將泗洪縣上塘鎮和石集鄉納入試點,為全面鋪開提供成功經驗。在落實和優化農民直接補貼制度中,優化了市級實施方案,對農民擁有承包權的耕地,在簽訂土地經營權流轉協議中,明確了補貼資金的受益一方。”
作為人大代表,馬騰用實際行動詮釋“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從創辦合作社到推動農業技術革新,從帶動村民致富到建言獻策助力鄉村振興,馬騰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實而有力。
宿遷市人大代表馬騰說:“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一頭連著黨和政府,一頭連著萬千群眾,我是農民的兒子,農民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將始終扎根農村,發展農業,服務農民,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