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清風解暑意 萬物入清秋
2024年08月23日08:53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節氣。處暑之際,不僅預示著酷暑逐漸遠去,更帶來了氣溫的下降和晝夜溫差的增大,大家紛紛感慨“秋天,真的來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币馑际?,處暑后,一年中炎熱的時候即將結束。前幾天,宿遷市幾場降雨就將暑熱沖淡了些,闊別已久的涼爽天氣,讓市民們真切感受到了秋天的到來。根據市氣象部門信息,本周宿遷市氣溫整體有所下降,下周開始氣溫下降明顯,本周四至周日最低氣溫26℃。
民俗專家張用貴說:“民間有個說法叫秋后還有18天地火,處暑代表一年最熱的季節即將過去,在處暑的季節,這時候等于高溫天氣已經掃尾了,就要結束了,雷暴雨的天氣也逐漸減少了?!?/P>
處暑節氣,不僅是自然界變化的節點,也是民間飲食文化的重要體現。處暑節氣,白天熱,早晚涼,人體養生要注重“養陰清熱潤燥”。古語有“處暑送鴨,無病各家”的說法。古人認為,農歷七月半時節的鴨子最為肥美,肉質鮮嫩,處暑時節食用鴨子被視為滋補養生的佳品。
民俗專家 張用貴說:“吃鴨子的習俗,一是補充夏天燥熱造成的人體能量損耗,還有一個就是去熱降火的功能?!?/P>
處暑晝暖夜涼的自然條件對農作物體內干物質的制造和積累十分有利。在宿豫區陸集街道一處水稻田,農技人員正在指導農戶進行田間管理。當前,宿遷市水稻進入破口抽穗期,也是決定水稻產量的關鍵時期。農技人員提醒,要謹防水稻中后期的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等,抓好破口初期和齊穗期用藥。
宿豫區陸集街道農藝師 羅軍說:“(水稻)品種是比較多,生長期、發育期是不同的,我們要根據各種田塊情況,按照時間與它生育進度進行用藥,這次防治很關鍵,如果防治效果不好的話,隔一星期再防治一次,為豐收打下好的基礎。”
不僅是農田,在泗洪縣石集鄉一處螃蟹養殖基地,養殖戶陸燃和水產技術員正在基地查看苗情。工人們駕著一葉木筏穿梭在蟹塘,忙著投喂螃蟹。該基地通過種植螃蟹喜食的水草、藻類,為螃蟹定時添加“營養餐”,給螃蟹生長營造更加適宜的原生態生存環境。
養殖戶陸燃說:“我們塘上主要采用的是小精高模式,10畝地一個塘大概,水草主要是用的伊樂藻、輪葉黑藻和水韭菜,塘埂上披的是PE膜和網子,是為了不打農藥和除草劑,讓我們的螃蟹更有生態,塘里喂的是冰鮮魚還有質量很好的玉米,讓我們的螃蟹也是為了更生態、沒有污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