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開學焦慮”? 家長學生需共同調適
2024年08月22日06:31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已經到8月下旬,自由、歡樂的暑期將要結束,即將回歸校園生活,學生們是否已經調整好了狀態?如果出現“開學焦慮”,該如何正確調節呢?
市民張先生說:“放假的時候,孩子就是玩玩游戲,出去逛逛,看個電影啥的。現在眼看就要開學了,他還是晚睡晚起,整個人松松散散的,一點也沒有要開學的樣子。”
張先生的擔憂并非個例。許多孩子在假期,享受著輕松自由的生活,面對突然到來的新學期,難免出現緊張、焦慮、拖延等現象,這些現象統稱為“開學焦慮綜合征”。
學生丁子涵說:“假期每天都能睡懶覺,開學還得每天上課寫作業,還得早起,一想到就心情受影響。”
學生劉樺說:“我不想上學,我想一直待在家里。”
市民丁女士說:“我們家小孩知道要開學了,心里就比較緊張,一直在問什么時候開學。他焦慮的話,我們也擔心他上學會哭,會鬧之類的。”
從孩子的角度看,進入學校意味著與舒適的家庭環境暫時分離,面對即將到來的新環境、新要求,他們普遍會表現出一種心理壓力,這是正常的心理行為表現,也是孩子為了應對學習、生活、人際等變化而產生的應激反應。
精神科主任醫師祁琳說:“有的孩子會出現心慌、呼吸困難、失眠等癥狀,“開學焦慮”就像纏繞在心頭的麻繩,各種擔憂交織在一起,使他們煩躁不安卻又難以開解。”
面對“開學焦慮”,家長不能一味埋怨孩子,而是需要親子雙方共同調適。比如,一家人在輕松的氛圍下,聊聊假期的收獲,和孩子共同制定一個小目標,引導孩子逐步告別假期模式。同時,也要注意調整作息,早睡早起,慢慢適應學習的節奏。
精神科主任醫師祁琳說:“可以從游玩等活動中逐漸過渡到閱讀、運動、預習等學習習慣上,一起制定電子產品使用守則,幫助孩子逐步適應開學后的生活節奏。”
除了家長的幫助,學校也應擔負起相應的責任,給學生一個適應和過渡的“緩沖期”,比如上好“開學第一課”,廣泛開展文體娛樂活動,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當然,對于孩子們來說,也應積極調適自己的心態,遇事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
精神科主任醫師祁琳說:“孩子們還可以和小伙伴、父母、老師聊聊自己的感受,在傾訴中也能獲得情緒的釋放。如果通過以上方法仍不能夠解決開學的焦慮問題,我們可以考慮到醫院尋求心理老師或精神科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