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玫瑰花、告白、求婚 宿遷這里的“七夕”超浪漫
2024年08月11日08:58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的七夕節。相傳在這一天,牛郎織女會在鵲橋相會,于是七夕成了象征愛情的節日。除此之外,七夕還有很多民俗、傳說,宿遷市各地開展多彩活動,共度七夕。
送上愛的告白 共度浪漫七夕
8月9號晚,在市區新盛街祈福樓廣場,由市文廣旅部門主辦的“遇見七夕”歡度傳統節日活動,浪漫開幕。舞臺上,主持人化身“月老”,分別從單身男生區、單身女生區、情侶區和幸福家庭區,抽取幸運觀眾,贈送52朵玫瑰花,鼓勵大家喊出愛的告白。大學生小張頭戴白紗,手捧鮮花,隔空向相戀兩年的異地男友傾訴思念。
大學生小張說:“今天非常非常幸運,被抽到了,今天也是他的生日,在這個節目,跟他說一聲生日快樂。”
活動中,有熱烈而直接的情侶告白,也有像戴叔叔和王阿姨這樣,攜手走過38年的“父母愛情”。戴叔叔瞞著王阿姨,悄悄準備了這次驚喜的告白,讓王阿姨十分感動。
市民戴叔叔說:“我們家庭幸福,應該感謝我的愛人,她對我們家庭的付出是無怨無悔的,所以愛她,愛得很值。我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地愛她,讓我的兒女也能夠把這種家風傳承下去,讓這個世界美好的愛情,永遠無限地放大。”
市民王阿姨說:“我跟先生結婚38年了,基本上每年七夕節都送我玫瑰花,今天看到他在臺上跟我表白,滿滿的幸福。”
活動現場,不止有浪漫的告白,更有情侶上臺求婚,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祝福。
現場,精彩的歌舞節目也輪番上演。古風舞蹈《織夢》如夢似幻、戲曲歌舞《七仙女》韻味十足、融合武術的歌舞《牧羊曲》則英姿颯爽。這些節目不僅將傳統文化的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更將神話傳說中的愛情故事娓娓道來,令觀眾如癡如醉。同時,流行音樂、Rap、街舞、韓舞等現代流行表演,讓觀眾目不暇接。
牽手共進 “傳統元素”點燃美好愛情
在泗陽,當地舉行青年人才聯誼會,并將“傳統元素”貫穿其中,讓廣大青年男女在傳統文化中感受七夕的浪漫。
在破冰游戲,拋繡球自我介紹中,隨著音樂的節奏,繡球在現場不斷傳遞,大家在熱鬧活潑的氛圍中,互相有了初步的認識。緊接著,暖場游戲,桃花朵朵開更是打開了大家的心扉,主持人隨機說一個數字,大家按照數字多少抱成一團,現場氣氛很歡樂。
活動參與者劉東宇說:“我希望在這個活動當中能夠找到一個三觀相合,志趣相投的同行人。”
活動中還有拋繡球配知音、投壺、送香囊等傳統元素。最激動人心的就是傳統知識問答。古代的婚禮在什么時候舉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嬋娟”是什么意思?一個個與愛情、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問題,點燃了大家的熱情。
投針驗巧 七夕習俗知多少
七夕節之所以象征愛情,源自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神話——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據《史記·天官書》等古籍記載,牽牛星與織女星分別象征著勤勞的牛郎與心靈手巧的織女,他們因銀河相隔而不得相見,唯有在每年的七月初七,通過鵲橋才得以團聚。
民俗專家 張用貴說:“我們宿遷有傳說就是五月五,五月端也叫端午節,一般民間小孩扣絨線,在六月六這一天要把它剪掉,放到屋頂上或者樹枝上,讓喜鵲把它銜去搭鵲橋。”
不僅是愛情,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巧節、女兒節等,其起源可追溯至漢代,最早見于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書中記載,漢代宮女們常在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以此向織女乞求心靈手巧。因此,穿針乞巧是最為古老且普遍的習俗之一。
民俗專家張用貴說:“還有一個說法,就是這一天晚上,乞巧七仙女教怎么去做手工,希望能把她的手藝傳授給自己。”
七夕節的起源與古代人們對自然和時間的崇拜密不可分。古人通過觀察天文現象,逐漸形成了對星宿的崇拜和信仰。同時,“七”作為一個吉祥的數字,在民間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七夕節正是以“七”為時間節點,將星宿崇拜與愛情傳說完美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節日文化。此外,七夕節還有喜蛛應巧、守夜許愿、曝書曬衣等習俗。
民俗專家張用貴說:“這一天晚上在葡萄架下,可以聽到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時候說話,如果沒結婚的少女,聽到他們說說悄悄話,就寓意她以后的婚姻會比較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