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米剪紙長卷!宿遷特色景點這里都有
2024年08月03日08:33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剪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是我們中華文化的傳統非遺,那么,11米長的剪紙作品大家有沒有見過呢?主題還是我們的大運河,包含了家鄉的多個著名景點。
記者來到宿遷市區古黃河公園的和園(宿遷政協文史館),剪紙藝人穆智玲正在和她的七位徒弟一起,把“運河新境”剪紙長卷一層一層揭開。這幅剪紙長11米,是由八個人花費了許多心血和時間制作而成。
宿遷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穆智玲說:“這幅作品我已經醞釀了有三年了,根據我們宿遷的水文化,想把宿遷運河文化用剪紙的形式體現出來。”
這幅作品包含了宿城、宿豫、泗陽、泗洪等地的多個著名景點和特色建筑,如三臺山、新盛街、媽祖廟、雙塔公園、雪峰公園等,8名剪紙藝人每個人都負責不同的特色景觀來進行創作。
宿遷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穆智玲說:“前期的策劃一個是收集資料,查閱與運河有關的我們宿遷的一些名勝古跡,運河文化。還有,我們現場去考察這些工作,新盛街是一個我們宿遷代表性的一個商業街,需要大量的時間去考察,新盛街是我女兒來創作的。”
穆智玲女兒丁園說:“我從小土生土長在新盛街,對它比較有感情。我設計的這一塊主要以曾經新盛街老街的一個規劃,包括我們以前最南邊的老門樓、鼓樓,包括現在我們新盛街還有480多年以上的老房子。”
創作這幅作品大多數的時間都花費在了設計畫稿上,要想讓八個人的設計風格統一協調,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宿遷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穆智玲說:“動手畫的過程是一個最難的過程,還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要畫在稿子里面,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以我們開了幾次會議,大家聚集在一起討論,討論完以后回家畫稿。又畫又改了有三次這樣,我們的稿子就是不斷去摸索,不斷把它打磨。最后我們才把稿子定下來,這個時間是最關鍵的也是最難的,大概用了有兩年時間。”
這幅作品一共有十層剪紙,分別是七張紅色和三張藍色剪紙,在這么厚的剪紙上創作,給大家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宿遷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穆智玲說:“我們是剪刀和刻刀綜合的,因為有很多細小的地方用剪刀是剪不了的。這個太厚了,我們用剪刀剪也比較費力氣,所以我們就用刻刀來刻。最后整理的時候我們會把它打開,再把更細小的比如說毛刺什么的,再用剪刀來剪,這樣顯得整個作品就比較滿意了。”
剪紙傳承人李金平說:“因為我們白天要上班,為了不耽誤我們的整體作品呈現,所以我都是晚上下班以后,來到這邊6點多鐘,我們一起繼續創作,加班加點大概一個月左右,完成了這部作品。”
穆智玲說,大家對這幅作品都非常滿意,后期也將用它參與相關主題的一些比賽,更多地宣傳家鄉。
宿遷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穆智玲說:“因為咱們國家現在對運河文化比較重視,而且南水北調這些大的工程,對運河文化的宣傳也比較多,我就想著也用我們剪紙的形式來表現,來歌頌我們運河文化,來宣傳我們宿遷,也宣傳我們宿遷剪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