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雨季節別做“濕”人 中醫妙招驅濕氣
2024年07月11日07:30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又到了濕答答的多雨時節,陣雨、雷陣雨、短時陣雨輪番上陣,讓空氣變得潮濕,人體也容易受到濕氣侵襲。中醫有“千寒易除,一濕難去”的說法,濕氣停留在體內很容易招致各種疾病。那么,多雨季節大家該如何祛濕,遠離濕氣病呢?
每年的六月中旬至七月中上旬,降雨就多了起來,最近,宿遷的天空也是連日陰沉,降水連綿不斷,有時還有局部強降雨,不少市民感覺總是很沉悶,家里家外到處都是黏糊糊、濕答答。
市民邵先生說:“有點悶的感覺,特別是早上和晚上出來的時候,就感覺到濕漉漉的,潮氣比較重。”
雨季空氣濕度相對較大,淋雨、涉水或洗澡都容易受濕邪入侵致病。除了外在因素,濕氣還來源于自身,體內濕邪主要是由于脾虛造成。
宿遷市中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中醫師張燕妮說:“會出現頭部的昏沉,有的病人會出現胸部悶,包括我們大便偏稀或者大便不爽,對于這個濕氣,關節的話屈伸不利,那濕氣留在我們皮膚的話,會出現濕疹。”
濕邪所致的疾病病程較長,纏綿難愈,容易反復發作。多雨季節,可以先從外界抵御濕氣入侵,如注意開窗時間,減少濕氣進入室內。晴天多開窗通風,避免久居潮濕之地。對內而言,大家可以多食用一些健脾祛濕的食物,比如山藥、赤小豆、薏米仁、扁豆等。熱水泡腳特別適合于多雨季節寒濕困脾的人群,但是泡腳的時間不宜過長,水溫不宜過高,飯后半小時不宜泡腳。
宿遷市中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中醫師張燕妮說:“比如說我是一個寒濕體質的話,像這樣的人泡腳就比較合適,如果說這個病人是偏濕熱的,比如舌頭是紅的或者大便不爽,像這種的話,如果說泡腳的話,就要稍微注意點。”
另外,適當運動多排汗,也能促進濕氣排出。平時按摩足三里穴,也有強身健體的作用。
宿遷市中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中醫師張燕妮說:“就是我們這個膝關節往下,大約在三橫指的位置,就在這里。每次的話,你按個幾分鐘就可以了,然后可以每天分次地按。因為我們這個足三里,它是一個強壯穴,你增強體質了以后,這種外邪就不容易侵襲我們的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