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運載千秋”考古成果展開展
2024年06月23日07:24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2014 年 6月 22 日,中國大運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 46 個世界遺產項目。為紀念申遺成功十周年,6月22日在宿遷市博物館,一場意義非凡的考古成果展熱鬧開展。
在市博物館二樓展廳,“運載千秋”新時代大運河重要考古成果展正式開展,不少對運河文化感興趣的市民聞訊而來,一起感受運河文化魅力。
宿遷市博物館館長高小亮說:“本次展覽是依托大運河博物館聯盟舉辦的一個系列展覽,一共有二十余家博物館、考古組參加此次活動,本次展覽一共展出60多幅展板,數百張珍貴文物照片,共分為尋跡、探勝、見證、融匯四個模塊。”
本次展覽除了部分我市出土的珍貴文物圖片和文字資料,還有很多運河沿岸其它城市的考古發掘文物圖文展覽。另外,在展廳一樓,同步展出一些運河考古發掘出的文物展品,向觀眾展現大運河熠熠生輝的獨特魅力。
宿遷市博物館館長高小亮說:“目前在我們面前的這件‘欽工’的銀錠形榫,就是當時河工遺址的一個實物見證,這個銀錠是兩頭寬、中間窄,把兩塊石頭,用榫的結構把它給固定起來,這樣能起到一個加固的作用,銀錠的上面有兩個字叫‘欽工’二字,說明當時這個工程是根據清朝的皇帝命令,來進行項目建設的一個皇家工程。”
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以來,大運河沿線八省(市)共開展 200 余項運河考古工作,60 余項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7 處,“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2 處,大運河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得到進一步挖掘闡釋,是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的生動實踐。
展覽從今天開始,一直持續到7月21日,除周一閉館外,市民均可在工作時間免費入館參觀。
千里碧波、運載千秋。大運河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歷史,考古工作更是講述著大運河前世今生的故事。想了解更多內容,還需要您到展覽現場親自觀看,一起在探索中傳承、在交流中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