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三夏”:“秸”盡其用 共繪綠色未來
2024年06月17日07:23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麥收后,秸稈如何處理一直是困擾農戶的難題。近年來,宿遷各地積極探索秸稈回收利用新模式,大家共同出力,共同守護蔚藍天空。
在宿城區龍河鎮一處農田,兩輛秸稈打捆機正在對田間的秸稈進行回收。只見秸稈被吸入機器中,每行駛一段路程,機器就會吐出一個長筒狀的草墩。
機器操作工許柯說:“因為前面先用摟耙機摟一遍,再用打捆機成排的打捆,一天正常可以六七百捆,好的情況下,七八百捆。”
農戶李鋒今年種植了200多畝小麥,以前收完麥子,秸稈就成了頭疼的問題。焚燒會污染環境,不燒又會增加處理成本,因為就算找人運走,每畝地也要花費好幾十元?,F在,秸稈收購商就“等”在田頭,他只要負責收小麥,其他的都不用再操心。
農戶李鋒說:“秸稈回收對我們來說可以減少摟草的費用。如果秸稈不回收的話,我們種水稻這一塊,上面有很多秸稈在上面漂浮,用機器栽秧,不好種植?!?/P>
龍河鎮今年種植了七萬多畝小麥,今年計劃回收秸稈四萬余畝,達到龍河小麥種植面積一半以上。目前已經收了一萬八千多畝,因為今年天氣較干,回收起來反而更方便。
宿城區龍河鎮農村工作局副局長李瑞說:“由于小麥秸稈可以做飼料,可以喂牛,可以發電,可以造紙,所以說我們宣傳綜合利用,我們與第三方草場公司對接,叫他們進行打捆離田。”
在龍河鎮的小羅莊秸稈回收處,工人們正在對回收的秸稈進行整理,經過二次加工,他們會根據秸稈的品質進行分類銷售?,F場負責人介紹,從六月初他們就開始收購了,前期因為大戶還沒有進行收割,所以收購的量不是很大,接下來半個月是他們收購旺季。
收購商王宏山說:“最好的,我們可以做飼料,質量中等的,然后做食用菌草,最差的就賣給電廠了?!?/P>
秸稈回收是一項利國利民的環保事業。近年來,我市通過加強政策扶持、創新模式、提高農民參與度等措施,不僅減少了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還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實現環保與經濟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