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暑中藥飲“烏梅湯”火出圈 請理性“種草”
2024年06月05日16:56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隨著氣溫逐漸攀升,各種消暑秘方又開始走紅。今年,一款升級版的網紅涼茶——烏梅湯,成了許多養生愛好者的新寵。在各大社交平臺,網友們紛紛分享自己在中醫館購買這款茶飲的經歷,顯示出年輕人對養生茶飲的濃厚興趣。
4日中午,在宿遷市區一中藥房,市民楊女士正在購買烏梅湯。她一直喜歡品茶,最近看到網上關于中藥酸梅湯的熱議,便想嘗一嘗。
市民楊女士說:“看朋友天天發朋友圈,說有點效果,我就來配了一點喝喝看,外面我是不敢買,還是醫院有保障。”
中藥房負責人宋貴美說:“我們這邊最近需求量很大,最近每天達到500副左右。”
中醫師介紹,烏梅湯的配方出自明代著名醫家方賢著的《奇效良方》,有生津止渴、行氣開胃之功效,組成成分是烏梅10g、山楂5g、陳皮6g、甘草5g。中醫講究“酸甘化陰”,烏梅湯口感酸甜,可以補充夏季人體汗出引起的津液虛損。烏梅湯中的有機酸還有助于消除人體疲勞。值得注意的是,烏梅湯并非飲料,而是中藥代茶飲。
中醫師陳虎說:“烏梅湯和我們平時夏日喝的飲料酸梅湯又有不同,“此方有通便之效,可能會造成腹瀉”,不建議脾胃虛寒的人飲用。糖尿病患者及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兒童、婦女、哺乳期婦女等人群應在中醫師指導下服用。”
烏梅湯從去年就走紅網絡,今年有所升級,2.0款又叫烏梅荷葉飲,保留了原方的烏梅、甘草、山楂的同時,又增加了荷葉和丹參等藥材。
中醫師陳虎說:“新增的荷葉去脂,丹參活血,尤其適合高脂血癥和肥胖人群飲用。”
醫生提醒,在家熬制烏梅湯有技巧,鍋最好用陶罐,常見的養生壺也可以,但不可以使用鐵鍋,因為鐵鍋熬出來的酸梅湯會有鐵銹味。很多年輕人喜歡在酸梅湯中放入冰塊做冷飲食用,其實這并非傳統飲法,趁溫服用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