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種!駱馬湖3年增加5種魚類 禁捕成效顯現
2024年05月23日08:3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駱馬湖是我省第四大湖泊,生物多樣性讓這里充滿生機。今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最新公布的駱馬湖水生生物資源調查結果顯示,2023年度駱馬湖水域共監測到魚類44種,較2021年禁捕退捕前多了5種。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態系統健康學科組成員石智寧說:“現在我們進行的主要是魚類資源的調查,包括一條12網目的復合沉網和12網目的復合浮網。不同的網目就可以捕獲到不同大小的魚類,獲取不同水層的魚類,這樣的話,我們的漁獲物就會調查得比較全面。”
這兩天,受江蘇省駱馬湖漁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的委托,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員專程來到宿遷,對駱馬湖區多處采樣點投下漁業資源調查網具,及時采集水樣、底泥,檢驗水深、渾濁度和微生物變化等情況。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態系統健康學科組成員石智寧說:“學科組在駱馬湖已經連續開展了8年的監測工作,我們在駱馬湖共設置14個調查點位,分四季進行采樣,資源調查的結果已經成為駱馬湖每年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水草修復和水域生態修復的重要依據。”
江蘇省駱馬湖漁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資源環保處處長張偉說:“(采樣點)涵蓋了入湖口、敞水區、沿岸帶、駱馬湖2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及生態網圍區和凈水網箱區,能夠較好地代表駱馬湖的具體概況,同時又能代表不同功能(湖區)的基本情況。”
今年是駱馬湖全面禁捕退捕的第四年,調查結果顯示,2023年度駱馬湖水域共監測到魚類44種,隸屬于6目11科33屬。較2021年禁捕退捕前,新增加的魚類有方氏鳑鲏、中華刺鰍、黃尾鲴、鱤、鲇等5種,這5種魚在駱馬湖禁捕退捕之前已有多年未監測到,標志著湖區漁業資源呈現出良好的恢復態勢。(魚種里沒有稀有物種)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態系統健康學科組成員石智寧說:“魚類的豐富增加,多樣性增加,生物量也增大,一些少見種,這幾次調查中也有監測到,說明它的種群也得到了一些恢復。這些少見種的恢復,可以讓我們的群落更加復雜,生態系統復雜之后,它的抵抗性就會更強,有利于生態保持它的健康和穩定。”
江蘇省駱馬湖漁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資源環保處處長張偉說:“根據駱馬湖水生生物資源調查結果,今年,我們計劃將花?和細鱗鲴增加為駱馬湖適宜增殖放流水生物種。利用它們以腐殖質和底棲藻類等餌料資源為食的生物特性,更好地維護駱馬湖水生生物多樣性”
駱馬湖地跨宿遷、徐州兩地,是兩個城市不可多得的重要水源地和天然生態資源庫。近年來,漁業管理部門持續加強對駱馬湖重點水域禁捕管理,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禁捕退捕以來,共查處違法案件633件,移送涉漁刑事案件36件,涉案人員77人,有效維護了駱馬湖禁捕管理秩序。
江蘇省駱馬湖漁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漁政管理處處長宋威說:“與屬地公安、市場、交通、水利等部門密切協作,常態化開展聯合執法,摸索出一條‘水、陸、空’‘白+黑’的全域化、全時段、全鏈條的執法模式,有效打擊了各類涉漁違法行為。為水生生物的正常繁殖提供一個良好的空間,促進水上生物的多樣性有效恢復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