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瑞華:加強小麥新品種培育 端牢中國人自己的飯碗
2024年04月12日07:17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在新的科技力量推動下,我國的小麥新品種培育也迎來了不斷創新,越來越多產量高、品質優的品種被培育出來,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小麥的生產力和競爭力。跟著小編一起走進江蘇瑞華農業,了解一下那里的小麥新品種培育工作。
江蘇瑞華農業育種技術人員魏萬娟說:“我們這個玻璃溫室大棚主要是用于我們小麥品種的一個選育,像目前的話,我們室外的小麥正在處于一個拔節孕穗期,但是像我們這個玻璃溫室內的小麥,已經處于一個揚花期了。”
在江蘇瑞華農業淮北試驗站,最近幾天格外忙碌。為了培育出更多的雜交組合,十多位育種工作人員需要抓緊時間,對這些正處揚花期的小麥品種進行“去雄”處理。
江蘇瑞華農業育種技術人員魏萬娟說:“它的那個雄蕊里面有三個這種小的雄蕊,要用鑷子給它輕輕的弄出來,但是在這過程中,不能碰到它的這個雌蕊,也就是這個柱頭。我們用這個袋子要把它套起來,這樣的話,可以防止外面其他的花粉過來污染它。”
小麥新品種培育是一項集生物技術、基因工程、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于一體的新型農業技術,技術人員需要將一些性能突出的小麥品種進行整合,通過基因編輯、分子設計育種等新技術,將多個小麥組合的優越性能集中到某一個新組合上,培育出全新的小麥品種。
江蘇瑞華農業副總經理金彥剛說:“這么多年下來,我們積累了一批寶貴的種質資源,創制了一批性狀優良的核心親本。另外,隨著我們近年來人才的大力引進和分子實驗室的提檔升級,我們也在新的生物技術應用方面獲得了一些突破。我們一年多代的加代技術,常規的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已經在我們實驗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而且產生了一定的效果。”
宿遷位于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上,農業生產中的小麥經常會遇到災害性的氣候,在這樣的條件下,想要集抗病性、抗倒伏、抗旱、抗高溫,以及穗大粒多,口感適宜等多種性能于一個品種上,并非易事。楊鵬是瑞華農業近幾年新引進的全職博士,近年來,通過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新興技術的應用,他帶領的育種團隊克服了諸多技術難題,極大提高了育種的效率,加快了一些小麥新品種的問世。
江蘇瑞華農業分子實驗室主任楊鵬說:“最新通過國家審定的一個小麥品種,就是我手上拿的這個瑞華麥502,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小麥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莖稈粗壯,分蘗能力強,根系發達。它這個穗子的類型已經接近于我們河南品種類型,它在抗病上的表現比較突出的就是赤霉病抗性比較好。”
近年來,瑞華農業不斷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技術上獲得創新性突破和迭代,不斷培育和壯大農業新質生產力。新審定的兩個小麥新品種生產潛力均能達到750公斤每畝,為我國糧食安全的保障貢獻出了一份宿遷力量。
目前,江蘇瑞華農業通過國家和省級審定的小麥新品種已經有20多個,畝產都能在650公斤左右,已經在江蘇,安徽,河南等地區累計推廣種植小麥超過了1億畝,增產糧食25億公斤,帶來的經濟、社會效益非常顯著。
科技助力農業,創新引領未來。期待這些新品種能在更大范圍內得到推廣,讓更多的農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