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好春光 宿遷水上春耕進入關鍵時期
2024年04月08日08:3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春為歲首,農為行先,又是一年春耕時,在宿遷市,不僅是田間地頭,水上春耕也進入關鍵時期,養殖戶們用辛勤的勞作靜待一份好收成。
駱馬湖迎來凈水網箱投放期 漁民笑開顏
凌晨五點,暮色尚未完全褪去,在駱馬湖洋河灘避風港,一艘艘漁船已經裝載著凈水網箱和工具,整齊地排列在港口,呈現出一個寬闊的U字形,場面十分壯觀。一個小時后,近兩百戶漁民開始陸續出港,駛向湖中指定的投放點。湖面上,漁船穿梭如織,劃破平靜的水面,留下一道道漣漪。
到達指定水域后,漁民們小心翼翼地將網箱展開,依次將磚頭或沙袋等重物綁在網箱下面的四個角,隨后將網箱精準投放湖中。不一會兒,一個個網箱整齊有序地分布在湖面上,白色的漂浮球似一顆顆珍珠,構成一幅絕美的生態畫卷。湖面上,66歲的退捕漁民胡大爺一家也在有序忙碌著。胡大爺負責駕駛漁船,兒子負責投放網箱,老伴傳送所需工具。胡大爺從小在駱馬湖邊長大,養魚也快30個年頭了,是最早一批從“捕魚”轉向“養魚”的養殖戶,養殖經驗十分豐富。
漁民胡良友說:“舊網箱是不需要放(沙袋)的,新網箱需要放(沙袋)。新網箱沒有青苔,它就放沙袋,起到下沉的作用。為什么不放石頭,石頭會磨,沙袋就不磨。”
自三月中下旬以來,漁民們便開始忙碌于編織網箱、投放網箱。胡大爺介紹,網箱可以重復使用,使用壽命通常可達五年之久,每只網箱的面積是80平方米,每次投放魚苗的數量在200到300尾,20個網箱預計能產魚3萬多斤,這些魚會被銷往全國各地,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漁民胡良友說:“二十箱,三萬斤左右,需要用魚的都來拉,拉到新疆、西藏、黑龍江等全國各地。我們這個駱馬湖的魚能出現全國各地的餐桌上,我很榮幸很高興。”
據了解,網箱入湖后,預計一周左右才能投放魚苗。在這段時間里,漁民需要及時入湖查看網箱狀態是否完好。駱馬湖漁政工作人員也會協助漁民,提前預警災害天氣,并加強日夜間的巡查。目前,駱馬湖約有7000只凈水網箱,這些網箱采用了輕便的“無框架漂浮式”設計,專門養殖鰱魚和鳙魚。在這過程中,完全摒棄了投餌用藥的做法,而是采用自然放養的方式,既能保護水生態環境,又可以增加漁民收入。
駱馬湖漁政監督支隊漁政三大隊副大隊長葛亞峰:2023年,駱馬湖的凈水網箱鰱鳙魚總產量5400噸,年產值超過7200萬元,帶動462戶漁民,每戶每年增收5.6萬元以上。
魚苗基地一天售苗3萬斤 很搶手!
同樣,在宿豫區關廟鎮的一處魚苗繁育基地也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十多名工人正在忙著拉網起魚,精心分揀不同規格的魚苗準備出售。岸上的運輸車輛已經早早排起長隊,等待將新鮮的魚苗運往各個養殖場。
宿豫區漁業養殖戶許昌友說:“買的都是大規格的草魚種,今年是采取輪捕輪放的模式。第一批放的大規格草魚,大概在七月份就能上市,下面再放一千尾鯽魚每畝,到九、十月份就可以上市,這兩次趕上(行情)就能把效益增高。”
該魚苗繁育基地已經有20年的歷史,魚苗種類繁多、規格齊全。不僅是當地養殖戶首選的采購地,還吸引了周邊城市的養殖戶前來選購。
據了解,當天基地出售的草魚苗有18000斤,鯽魚3000斤,白鰱6000斤,花鰱4000斤。在上午十點前,這些魚苗已被搶購一空。
宿豫區魚苗繁育基地負責人徐立中說:“2024年,我們養殖還是比較樂觀的,首先飼料廠跟我們聯系已經下降一千塊錢一噸比去年,所以我想著2024年度養魚這塊,老百姓還是有利可圖的。”
農情統計顯示,目前宿豫區的水產養殖面積已經達到了1.6萬畝。在未來的一周,各類魚苗、蟹苗將陸續投放完畢,進入養殖管理期。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里,漁民們用勤勞的雙手書寫著水上“春耕”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