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鄉鎮騎手胡留成:穿越阡陌縱橫 “外賣”送到田頭
2024年03月02日08:58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如今,時代的快速發展讓鄉村小鎮也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快遞、外賣這些服務滲透進數萬個鄉鎮的毛細血管中,代購、跑腿、點外賣不再是城市的專屬,在鄉村小鎮也能同樣實現。今天的《新春走基層》,讓我們走進小鎮騎手,聽聽他們的故事。
“老板,外賣1號?!睋Q上干凈的騎手服,騎著電動車,接單,取餐,確認貨品……上午9點,在宿豫區來龍鎮,騎手胡留成一天的外賣配送工作開始了。胡留成是土生土長的來龍人,平時在一家工廠做倉庫管理,做騎手送外賣是他的兼職工作。
小鎮外賣員 胡留成說:“我下班的時間充足,正好看到一個招工,招騎手,沒事就出來跑跑單子,能給自己帶來額外的收入,賺點小孩開支?!?/P>
外賣小哥在城市中隨處可見,但對于鄉鎮來說,過去由于市場規模較小,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等,往往沒有專門的配送員,外賣都是由店家自己配送,而就在去年,小鎮外賣服務出現在來龍鎮。
小鎮外賣員 胡留成說:“我們這個小鎮外賣是正規平臺,不能說跟美團、餓了么相比,它是針對鄉鎮的,剛剛起步。”
來龍鎮的小鎮外賣站點組建運營至今,已經有近50家商戶入駐,每天的訂單總量可達百單。小鎮外賣的出現,不僅為商家打開了銷路,也為村民的生活帶來了實打實的便捷。
店家 蔡振淵說:“以前自己(派送)的話,有時候人手不夠,人家客戶打(電話)過來,就沒辦法送。(現在)下單以后可以幫我們送,而且速度各方面都是挺快的。每個月可以增加到大幾千,上萬塊錢左右吧?!?/P>
小鎮外賣員 胡留成說:“有的一些家長上班了,特別禮拜六、禮拜天,孩子在家一個人不會做飯,他可以通過手機平臺點一份飯,準時準點送到家里邊,給孩子們解決吃飯的問題?!?/P>
以鎮中心7公里為半徑畫個圓,就是他們配送的距離范圍,但鄉村路況更為復雜,騎手們實際配送路程遠遠不止下單時的訂單距離。
小鎮外賣員 胡留成說:“最遠的一單是十二點幾公里,頭天下過雨了,往鄉下去,路況不好,不要說騎車了,走路都不好走。送到那邊超時了,但是客戶說了,沒事的,我們會給你好評,那么遠的路,你給我們送來,我們已經非常感謝了?!?/P>
除了基礎的外賣配送,幫取、幫送、代買、跑腿也都是他們的工作內容,常常有一些遠在千里之外務工的子女,通過平臺下單,為留守在農村的父母購買食品或生活用品,盡一份孝心。
小鎮外賣員 胡留成說:“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八月半(中秋節)子女沒在家,委托我們給他做了4個菜,送到他父母那邊,然后帶了1句祝福,祝叔叔阿姨節日快樂。因為我們也在外面打工過,我們理解這里邊的心情,就是他不給我們這個服務費,我們也愿意給他送過去?!?/P>
騎手們送出去的不僅是外賣,它連接的是商家與顧客之間的交流,也是在外游子和家鄉的羈絆。對于像胡留成這樣,回到家鄉發展的青年人來說,小鎮外賣也給他們提供了家門口就業的新選擇。
小鎮外賣員 胡留成說:“一天的話,三四十單一個人還是能跑的。(收入)高的話,一個月兼職跑了四千六百多塊錢,低的時候跑一千八百多塊錢,像其他有好多在家沒事的,也可以到我們這邊來做兼職,帶來自己的收入,減輕自己家庭的開支?!?/P>
如今的鄉村小鎮不僅保留了溫暖的鄉情,也顯現出了商業的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小鎮外賣的出現,讓更多的鄉村創業者找到舞臺,也讓更多的父老鄉親享受到城里人同樣的便捷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