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像親閨女一樣” 泗陽有個人人稱贊的“共享閨女”
2024年01月28日08:58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女兒心細又體貼,總會為爸媽籌備好一切,因此也被稱為“小棉襖”,而在泗陽,48歲的李紅霞被許多孤寡老人親切地稱為“共享閨女”,是他們最貼心的的“小棉襖”。李紅霞是怎么叩開這些老人的心門的?一起來聽她的故事。
1月26日上午,泗陽縣來安街道八集社區48歲的李紅霞,帶著生日蛋糕來到社區養老中心,給這里的5位老人過“集體生日”。老人們唱著生日歌,吃著甜蜜的生日蛋糕,嘴里不住地夸贊李紅霞。
養老服務中心老人陳義俊說:“李紅霞就像親閨女一樣,給我們過生日,我們心里面感覺到是甜的。”
2005年,李紅霞和丈夫經營酒席幫辦生意。在走村串巷中,她認識了一些孤寡老人,了解到老人們內心的孤寂后,心地善良的李紅霞決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孤寡老人過生日。在她的家里,一直保存著一張特別的“生日表單”。
泗陽縣來安街道八集社區居民 李紅霞說:“這張表都已經是第二張、第三張了,之前那個表有老人去世了,就會把表換掉。每個人都標得清清楚楚的,有來的,有走的,過一段時間,就去統計一次,不然有的有(記錄),有的沒有。”
王為廠,二月初二;劉家玉,七月二十一……而在來安街道八集街的一家蛋糕店,窗口也貼著一張一模一樣的“生日表單”,上邊工整地寫著幾十位老人的姓名和生日時間,這是李紅霞和蛋糕店常年形成的默契。
蛋糕店負責人胡貝貝說:“李紅霞老板娘把老人過生日的名單排列好給我們,我們就把它貼在這里,老人什么時候過生日,提前一天跟李紅霞老板娘聯系一下,或者她提前一天聯系我們,怕我們忘記。”
十多年來,除了給養老服務中心的老人過生日,李紅霞還經常帶著志愿者來給老人理發、洗頭、剪指甲。每年過年之前,李紅霞還會和丈夫一起給老人們包餃子、做年夜飯,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
泗陽縣來安街道八集社區居民 李紅霞說:“過年了嘛,為老人準備一點年夜飯,提前給他們準備,帶一些泗陽的膘雞,我們家做的紅燒肉特色,還有老年人喜歡吃的清水圓子,都是比較軟和的菜,老人能吃得動的。”
逢年過節,為孤寡老人置辦上一桌好菜,和老人們一起說說心里話,問問老人的身體狀況、生活上的需求……李紅霞的善心和孝心,讓很多受到關愛的老人感動到落淚。
養老服務中心老人 高維經說:“真的流淚了,作為我們這樣的沒兒沒女的人,能受到這樣的感情,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你看她花錢,出力,對五保老人的這種熱情,我發自內心,我太感謝了。”
泗陽縣來安街道八集社區居民 李紅霞說:“那么多年,習慣了嘛,而且有一種親情,他們也把我當成女兒那種角色,我也把他們當成自己的父母一樣。但是很多時候也有欠缺吧,也就只能盡一點微薄之力吧。”
養老服務中心管理人員 王前兵說:“李紅霞這種想法、這種做法,已經做到親生女兒的做法了。好多老人,已經把李紅霞作為親女兒看待。”
對于李紅霞的行為,身邊也會有一些人投來質疑的目光,認為她動機不純。
泗陽縣來安街道八集社區居民 李紅霞說:“很多人會說,想在這一塊上面出個名啊,圖個榮譽什么的。隨他怎么說吧,我就默默無聞地一直在做。”
在和李紅霞一起做善事的過程中,丈夫王兵慢慢理解了妻子,近幾年,一家人給老人們過生日、做年夜飯時,還會時不時帶上兒子,做李紅霞的堅強后盾。
李紅霞丈夫 王兵說:“政府給他們不缺吃不缺穿,但是他們缺少一份親情關愛,李紅霞就想著每年過生日給他們做個蛋糕什么的,她提出來,我也就很支持。”
在李紅霞家的墻壁上,有兩面鮮紅的錦旗格外醒目。而每一面錦旗的背后,都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泗陽縣來安街道八集社區居民 李紅霞說:“王爺爺一直身體不好,去世了以后,我看到他家里情況確實不能夠把這個事情辦妥妥當當,把他下葬。后來,我就到他家,跟他(兒子)談,我說桌席上面,所有的開銷用的都是我來承擔,后來,兩個小孩子就送一面錦旗來。”
距離李紅霞家不遠,82歲的單翠萍老人一直帶著兩個孫女、一個孫子過日子,三個子女定居外地,常年不在身邊。生活上雖有政府兜底,但缺少愛的呵護。李紅霞知道后,逢年過節都會給老人挑選一些衣服和生活用品送過去,讓老人內心十分溫暖。
泗陽縣來安街道八集社區居民 單翠萍說:“她真好,說不出來,處十來年了,絕對啊,感謝不盡啊,親閨女不如她,真的不如她。”
泗陽縣來安街道八集社區黨支部書記 韓雪說:“她在平時生活中也是非常樂于助人,我們八集社區將她推舉評選為“社區好人”,在接下來,我們八集社區也組織更多的群眾,去學習她的先進事跡,將鄰里和睦、團結互助、敬老愛老的風氣傳揚。”
十多年來,李紅霞把自己變成一團火溫暖他人,把自己變成一束光照亮他人,她用凡人善舉、無私大愛演繹了一個個真情故事。她是這些孤寡老人的“共享閨女兒”,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熱心大姐,新的一年,讓我們用愛和善良,溫暖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