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離譜!100克掛面售價48元 貼上“嬰幼兒”標簽就能身價倍增?
2024年01月25日08:5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幾百元一套的嬰幼兒專用餐具、五六千元的進口幼兒學步車……市場上,嬰幼兒產品“價格太貴”是許多消費者的共同感受。是什么讓“嬰幼兒專用”搖身一變身價翻倍?高價產品背后又有哪些“消費陷阱”呢?
丁先生近期在購買嬰幼兒產品時發現,很多嬰幼兒產品的價格要比同類型普通產品高出很多,比如,一款在嬰幼兒產品售賣區的防滑不銹鋼湯碗高達百元,比普通食品級不銹鋼湯碗價格要高出3-5倍。同樣,具有同樣功能的指甲剪,掛上“嬰兒”二字,也比普通指甲剪要貴上不少。
市民丁先生說:“可能嬰兒用的東西的確有它價格高的理由,產品用料更好一點。但是有一些我感覺是加上嬰兒的這個字樣,為了賺取更多的利益,產品價格設定得有點不合理。”
除此之外,隨著嬰幼兒食品市場日益細分化,還出現了一些打著“嬰幼兒”標簽的高價食品。一款配料僅為小麥粉和水的嬰幼兒掛面售價48元,卻僅有100g,而普通的低鹽掛面重量900g,只需要不到10元,價格相差40多倍。還有不少嬰兒輔食,打著“添加多種微量元素”、“容易吞咽”等口號,在價格設置上要比同類型食品高出不少。
市民陳女士說:“掛面的成本,實際上它們能添加多少有價值的東西呢?我覺得是一樣的。它只是掛著一個嬰兒用品,覺得綠色、環保、無添加。”
當前,社會的育兒觀念已經從簡單化轉向精細化,出于孩子健康的目的,很多家長熱衷于購買打上“嬰幼兒、兒童專用”標簽的產品,似乎只要有這些“專用標簽”,產品質量就可以得到保障,然而也有一些消費者對高價嬰幼兒產品持保留態度。
市民周女士說:“就是別人的孩子要有的,我們自己的孩子也要有,所以隨著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家家戶戶可能父母都希望給予孩子最好的,我們愿意去買價格高一點的(產品),從品質上面會有所保障。”
目前,我國在嬰兒紙尿褲、嬰兒奶嘴等領域出臺多項相應的國家標準和辦法,有助于提升嬰幼兒產品質量、規避安全風險,但在其他嬰幼兒產品,包括兒童食品方面還缺乏相應標準。有些產品并非嬰幼兒專用,卻以“適宜嬰幼兒”為賣點,制造出不少“偽需求”,實則宣傳大于內容,使用效果差強人意。對此,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應保持理性、量力而行,從安全和實用的角度出發,關注產品的材質、標準和配料等,避免陷入消費陷阱。
市消費者協會秘書長陳軼說:“相關政府部門也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從源頭上規范市場秩序,整治商家虛假宣傳的行為,促進嬰幼兒產品市場的健康發展。經營者也應提供真實、準確的產品信息,確保產品設計、品質、材質等各環節符合國家標準要求,讓消費者買得安心、放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