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條路要改名了!關于老路的回憶,您還記得多少?
2024年01月11日08:58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道路是城市的血管,而路名,也是一方地域的文化記憶。2023年12月4日,《市政府關于同意市區部分地名命名更名的批復》公布,同意對馬陵河東路等152條道路予以命名,對宿支路等9條道路予以更名等。從今天起,我們也將推出特別系列報道《路名里的記憶》,帶您一起找尋老路名的專屬回憶,探尋部分新路名背后的故事。今天,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原宿支路和張家港大道。
市民張先生說:“我以前印象中的宿支路,就是路不是特別平整,十字路口很繁華,一到晚上五六點鐘,小商小販(擺攤),而且兩邊都有商鋪,晚上非常繁華,這就是我對宿支路的印象。”
市民張先生在宿支路旁開了一家煙酒店,作為在附近住了三十多年的老宿遷人,這條路在他的回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張先生回憶,在二十多年前,宿支路剛建成時,他正在讀初中,每天上學都要騎車經過宿支路,那時的宿支路非常熱鬧。
市民張先生說:“我好多朋友都在這住,以前恒大華府不是老半窯嘛,對面是一個體育館,我們經常來這里玩,都在這邊。最好玩最舒服的就騎著自行車轉,在路上轉。在我印象中很熱鬧,現在這路修了,商鋪也沒有了。”
和張先生有著同樣回憶的還有市民韓女士,每到放學、休息時,韓女士都會來宿支路找同學玩,那時沒有手機和電子設備,在路邊玩的都是最原始的游戲,即便如此,這些兒時的經歷也都是韓女士最美好的回憶。
市民韓女士說:“都是戶外運動,項目還是挺多的,比如說小孩在一起,騎自行車、踢毽子、跳繩,在這邊還是蠻好的。”
據了解,宿支路原為鄉級道路,在宿遷建市后才開始修建,隨著城市的發展,現已轉變為宿遷城區的主干道。為了與其功能定位相適應,體現城市特色,此次將其更名為“宿遷大道”,道路范圍為:東起268省道,西至250省道,長約32.5公里。
宿遷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 張用貴說:“宿支路它以前是鄉道,它等級比較低,它比較窄,它不像現在改造以后,屬于快速路,比較寬,車速也比較快。還有一個更名的原因就是,一般一條道路是一個名字,但是宿支路西面這一段叫宿支路,宿豫到沭陽那邊叫宿遷大道,為了統一,把一條路整個命名為宿遷大道。”
原張家港大道是宿豫區的一條主干道,因為道路在建設時,張家港城市進行了支援,建成后便以“張家港”命名。去年起,隨著濰宿鐵路的規劃建設,張家港大道的功能有所改變,即將成為高鐵宿遷東站的出站路,所以進行了更名。
宿遷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 張用貴說:“為了體現宿遷地方特色,彰顯酒都宿遷的名片,所以把它更名為酒都路,原因還有一個就是高鐵東站的建筑風格,是以酒都宿遷的文化元素設計的,它更名以后跟宿遷東站的建筑風格更加統一。”
這兩條道路的更名,去年已在網絡上進行了公示,聽取百姓的意見,并經過多輪專家論證、集中討論,最終確定了下來。此次道路更名,不僅提升了市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也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民韓女士說:“隨著形勢的發展,肯定要改的,沒有什么太大的遺憾,改改還是好的。名字改了,但是以前兒時的這些美好的回憶,還是會留在我們心里的,這個東西是抹不去的。”
宿遷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 張用貴說:“我們宿遷的道路更名,有好多先例,地名現在它不僅僅是識別的功能,它有彰顯地方歷史文化,為地方歷史服務,為地方經濟服務的一個功能。每條路的起名,都是根據道路所在區域的歷史文化去起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