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書”變身“主播” 為鄉親們“帶”出好錢景
2023年11月10日08:57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雙十一”,除了各類生活用品熱銷,綠色生態的農產品也是網購一族的心頭愛。在泗洪臨淮鎮邱臺村,為了將家鄉的好產品銷得更遠,90后村支書宋雨春變身帶貨達人,用一根網線為鄉親們“帶”出好錢景。
走進泗洪縣臨淮鎮邱臺村創業富民中心,宋雨春正坐在鏡頭前,向直播間的網友介紹臨淮鎮的特產,泡椒藕帶、蟹黃醬、芝麻油……這些都是她精心挑選后的產品。
泗洪縣臨淮鎮邱臺村黨支部書記宋雨春說:“都非常好吃,質量也好,然后還有菱角、芡實,我們的水產品。”
目前,村里的大閘蟹正是肥美的時候,為了今年“雙十一”有個好銷量,除了在直播間帶貨,宋雨春還會親自到塘口,為大家現場介紹新鮮捕撈上的大閘蟹。
泗洪縣臨淮鎮邱臺村黨支部書記宋雨春說:“這幾天,我單發了一個賣螃蟹的視頻,就是介紹我們當地大閘蟹,我們就接了將近兩三百盒的禮盒裝,是很可觀的。”
90后的宋雨春是邱臺村最年輕的一批骨干。2016年,她回村擔任大學生村官,又在2021年接任成為村支書,當時村里土地不多,除了種植水稻、小麥,就是養殖螃蟹,效益并不好。憑借敏銳的經濟嗅覺,年輕的宋雨春意識到村子想要富,得發展數字經濟。2021年,宋雨春在村里支起一個賣菜直播間,自己當主播,上線售賣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可開播的前兩個月,直播間的數據一直不盡如人意,最慘的時候,和同事3個人忙了一場3個小時的直播,最高峰只有9人同時觀看,成交量只有兩三百元。
泗洪縣臨淮鎮邱臺村黨支部書記宋雨春說:“有一段時間就覺得,這個東西進入瓶頸期似的那種感覺,覺得我們是在認真做這個事情,但是付出和回報不是成正比。”
即便如此,倔強的宋雨春,還是想為村子搏一搏。之后的幾個月,宋雨春不斷總結自身的不足,立足所處的環境和村支書的身份,走進田間地頭現場帶貨,形成自己的直播風格后,漸漸收獲了一批“鐵粉”,直播間的人氣也隨之旺了起來。邱臺村的老成,是宋雨春助農直播的第一位受益者。老成種植了一片16畝地的桃園,2022年夏天,受到高溫影響,往年正常來拉貨的客商突然說不來了,眼見著桃子賣不出去,老成愁得整宿失眠。
果農成元說:“我都打算砍了這樹,后來宋書記來講,你砍了干嘛呢,本來我們這邊的果樹就少,說不能砍,她說我們來幫忙賣。”
為了幫老成賣桃子,在那半個月里,只要村里的事忙完了,宋雨春就往老成的桃園里“鉆”,兩個星期左右,老成500多棵樹上的黃桃全部銷完了,甚至比往年賺得還多。看到直播效果這么好,村里其他的農戶們也紛紛找到宋雨春,希望她給自家的農產品帶帶貨,有時候賣得勤了,甚至有農戶“抱怨”忙不過來了。
泗洪縣臨淮鎮邱臺村黨支部書記宋雨春說:“好像賣了第六天的時候,說書記啊,這個太累了。因為我要求這個帶泥花生,必須早上先給它起起來,把它搓掉然后包裝好,我最晚中午把它發出去,要保證新鮮度。然后我說,累也不行啊,你叫你孩子都過來賣完。”
今年“雙十一”期間,宋雨春也沒閑著,來到田間地頭,主動和農戶交流,如果品質夠優,達成合作意向,宋雨春不收傭金、不打廣告,直接把直播間變成助農、助銷的窗口,幫鄉親們賣農產品。2022年開播以來,宋雨春通過78個短視頻,展示著臨淮鎮的美麗富饒和淳樸熱情,讓本地螃蟹、菱角秧包子、荷葉茶、甘棠雞蛋等“土特產”邁出“家門”,累計獲得1.4萬個抖音粉絲、16.1萬個點贊,帶來經濟收益20多萬元。
泗洪縣臨淮鎮邱臺村黨支部書記宋雨春說:“我的目標就是,我們的農產品就像螃蟹,最終都是從我們村里面打包出去,給他們賣出好的價錢,而不是說一家一戶零散的賣給小販,這就是我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