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下腳料”巧變“香饃饃” 走出致富新路子
2023年10月15日08:5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近年來,白羽肉雞成為咱們宿遷優勢特色產業。在洋河新區橋北村,當地不僅搶抓白羽肉雞產業發展機遇,還通過建設冷藏保鮮庫,將不起眼的雞腸“下腳料”變廢為寶,闖出一條鄉村致富新路子。
早上8點多,洋河新區橋北村冷庫基地早已忙碌起來。工人們正忙著給魚塘養殖戶裝卸速凍雞腸。考慮到保鮮需要,雞腸從屠宰車間清糞、消毒、冷鏈運回后,需要立即速凍,存放在近零下30℃的冷庫內,裝卸工王師傅身著厚棉襖,穿梭在冷庫內外。
工人介紹,這里的每盒速凍雞腸大約30斤重,由于經過低溫冷凍,從冷庫搬運出來后,需要先在一個“水池”里旋轉浸泡解凍脫離鋁盒后,才能被重新裝上車。因為有機器操作,一塊塊速凍雞腸很快就能裝滿一輛電動三輪車。不少魚塘養殖戶排隊等候,回去喂魚。
魚塘養殖戶王健說:“村里面的雞腸子比較新鮮,而且運費還能省,裝卸費大概能省二三百元一噸,還是比較劃算的。”
魚塘養殖戶王躍,和妹妹家一共承包了400畝魚塘,主要喂養青魚、鯽魚、昂刺魚等。根據自己20多年的養殖經驗,使用雞腸和菜籽餅混合喂養,不僅會讓魚兒長得快,而且肉質肥美。
魚塘養殖戶王躍說:“我身后的這個魚塘在20來畝地,一次投喂在30至40板子,一天喂兩次。一次是喂雞腸子,另一次是喂植物蛋白,就喂飼料。這個雞腸子,它含的蛋白非常高,這個魚肉也蠻好的,也蠻緊湊的,主要魚長勢也好。”
王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他們家每天消耗速凍雞腸約8噸,平均畝產收益為2000元,一年純利潤80萬元。自從村里有了冷庫后,他們再也不用去山東購買雞腸了,成本降低了很多。
宿遷市洋河新區康健養殖合作社負責人王躍說:“我們可以少出10萬或8萬元,這是最低的了,感謝村里給我們養殖戶帶來的幫助。”
據了解,洋河新區橋北村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的發展模式,由村黨支部牽頭,整合水產養殖資源,成立宿遷僑北漁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簽約,與正大食品(宿遷)有限公司形成上下游關系。目前,村集體利用630多平方米的閑置土地,建設冷藏保鮮庫群1座,包含1個速凍庫和1個冷藏庫,其中速凍庫日產可達30噸,通過建設冷藏保鮮庫,月均銷售速凍雞腸500噸。
洋河新區洋河鎮橋北村黨支部書記 蔡則順說:“通過這兩個月我們冷庫的試運營,達到每個月純利潤15萬元,預計我們全年純收入可以達到180萬元。下一步,我們想擴大規模,如果能達成協議的話,我們這塊將會為村集體收入再增加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