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非遺新風采 泗洪“錢桿舞”走上國家舞臺!
2023年08月10日08:5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錢桿舞,又叫“打錢桿”“功夫錢桿”,是宿遷市市級非遺項目,也是泗洪及雙溝地區普及較廣泛的民間傳統舞蹈。6月底,泗洪縣選送的錢桿舞《慶豐收》作為宿遷市唯一受邀項目,以總分排名第三的成績,榮獲2023“張浦杯”長三角連廂舞邀請賽最佳傳承保護獎二等獎,讓老非遺有了新光彩。
在泗洪縣文化館廣場,“錢桿舞”傳承人胡波正和隊員們排練新創的舞蹈動作。單打、雙打、對打,形成不同隊形變化,整個畫面歡快、流暢充滿激情,舞蹈中,飛舞的錢桿發出銅錢的響聲、含蓄的竹器聲和節奏歡快的“沙沙聲”,給人一種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
泗洪縣錢桿舞傳承人胡波說:“跳起來就是歡快,給人第一感覺就是又像武術,又像舞蹈,又像雜耍,但是給人最好的感覺就是很喜慶,跳起來很陽光,錢桿舞的特點就是這樣。”
胡波今年49歲,是地地道道的雙溝人,從小就接觸到民間文藝,跟著父親、大哥一起到處表演。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不斷有隊員進城打工,隊伍也就慢慢解散了。
泗洪縣錢桿舞傳承人胡波說:“很多人都去謀生,但是很多團體舍不得散,組織團隊去表演,一開始很多人給東西(報酬),但是到后期,有的團隊直接問人家要東西,給人造成不好的印象,我情愿自己蹦,我都不愿意去了。”
眼看著錢桿舞就要落寞,1995年,國務院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一系列體育法規和規章相繼出臺,各地特色民俗文化不斷涌現,胡波此時有了自己重新組建團隊的想法。
泗洪縣錢桿舞傳承人胡波說:“我想人家都有特色,我們泗洪什么都有,為什么不組織這些呢,我們本地也興打錢桿,很多人都打,我就想能不能組織個隊伍,后來慢慢就組織起來了。”
想法很好,但隊伍的建設并不是一帆風順,隨著城鄉合并,隊員們紛紛進城,短短幾年時間,剛組建的隊伍再一次被迫解散。
泗洪縣錢桿舞傳承人胡波說:“解散了當時心里很失落,后來我到了城市里發現,我們泗洪縣還有這么多愛打錢桿的人,還在打錢桿,我就和大家商量,我說一定要把地方文化搞起來,老祖宗傳下來的是好東西,不能丟,又組織了這幫隊伍。”
在胡波的堅持下,十多年來,隊伍不斷壯大,加入的隊員達一百多人,作為隊長和師父,為了和隊員一起排練,胡波每天騎著電動車來回60多公里,常常半夜才能回到家中。除了身體的疲憊,胡波還時不時面臨別人的誤解與流言蜚語。
泗洪縣錢桿舞傳承人胡波說:“說跟著這個人跳能有什么出息呢?但是這些姊妹把家庭事情做好,都在支持我,我們有一樣的思想,都想把錢桿舞作為地方民俗文化傳承下去,從二零零幾年到現在,一直堅持這么多年。”
在胡波的帶動下,如今已有更多人愿意了解錢桿舞,藝術團成員中最小的只有幾歲,最大的已經75歲。
泗洪縣民間錢桿舞藝術團成員孫子浩說:“從小就受外公影響喜歡這個,對頸椎好,打起來軟軟的,很舒服。”
泗洪縣民間錢桿舞藝術團成員王國保說:“現在已經傳第三代了,我們為了傳承這個也高興,也有信心,我說只有我能動能打那一天,我都要打下去,堅持下去。”
6月底,胡波團隊的錢桿舞《慶豐收》,榮獲2023“張浦杯”長三角連廂舞邀請賽最佳傳承保護獎二等獎,并被省文化和旅游廳推薦參加全國片區廣場舞大會。為此,胡波最近和隊員們一直加班加點排練舞蹈動作,不斷融入新的元素,讓錢桿舞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歡樂。
泗洪縣錢桿舞傳承人胡波說:“我們要講究團隊協調、團隊合作、團隊表演藝術價值,專門根據古老的錢桿打法,我就編了帶有本地特色的舞蹈。如果我不去牽頭做,可能大家就散了,我牽頭做了,我們宿遷民間的錢桿舞就還在。”
文化要傳承,需要更多人的積極參與和敢于嘗試,祝愿胡波能帶著錢桿舞走上更高舞臺,讓更多人愛上非遺文化,傳承好非遺文化。